Futures

  • 遠離高倍合約,擁抱新的低成本套利機會

    大餅又加速跌了一波,早上跌破了三萬美金,現時又收了上來,在3.1萬美金震盪。 昨天還在說等三萬的大餅了,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 3萬美金又買了一個大餅,下一波買入點等2.5萬美金附近了,現時大餅的性價比還算不錯的,向上看,十萬以上的大餅幾乎都是確定的早晚的事,但往下看,能跌到2萬,甚至一萬的大餅,都是不確定的,向上空間大,向下空間小,可以小倉比特一博的。 不過,現時大餅還沒見底,也可能才剛剛進入熊市,只是熊市的起點,後面說不定跌破二萬美金也不一定,猜底來說,太難了,我是沒有那本事,只能分批買吧,這個位置只建議小倉位配寘,要根據自己的資金情况去分批配寘,倉位過重的就再觀望等機會吧。 大跌行情只適合買大餅,山寨幣風險太大,回撤也會嚴重,而且大餅未來的確定性强,安全性要高的多,只建議配寘大餅了,如果未來好轉,再考慮配寘山寨幣套利。 現時形勢上,加息才剛剛開始,後面還會有多次加息調控,而且可能六月縮錶也要來了,估計利空會比較多,現在還有俄烏戰爭在持續進行中,後面的行情不確定性太强了,形勢不見好轉,只能先熬過這一兩個月再說了。 今天最慘的就是LUNA和UST了,穩定幣UST的價格嚴重脫錨了,昨晚最底跌到了0.6美金,很多買UST的萬萬想不到,自己拿著穩定幣也能腰斬,哈哈。 前面也提醒過,在UST剛脫錨的時候,就提示風險,讓大家撤了,沒必要拿信仰賭項目,先退出觀望再說,如果沒有撤的,那估計很慌張了,這個位置再撤,那太不划算了,後面怎麼走也不確定,還是看自己的判斷了。 現時LUNA的項目方也在想辦法自救了,現時把BTC都轉了出來,可能要砸盤救市了,如果賣出BTC儲備,那大餅還得繼續跌,現時還是觀望看看再說。 今天九神指數0.56,恐慌指數還是昨天的10,估計中午更新後會更低。 市場行情低迷,賺錢效應會大大减弱,幣安vip2以下的帳戶借cake已經無利可圖了,今天pancake上的流動性礦池普遍跌到了apr30%以下,挖gal更是跌到14.9%。 行情不好,就不要亂動,新項目破發的概率會加大,還是回到定投大餅的路上比較好。 現時我看到的巴菲特的偉大之處,確實是他能處變不驚,不論市場處於什麼位置,他都能堅守自己的價值投資原則,而我們普通人恰恰恰最難做得這一點。 一級市場的套利,本來製定的原則是開盤就跑,但有人不跑,就把賺錢的活動變成了虧損和套牢,比如猴地,有人就沒有賣,成本都沒有出來,因為套用貓頭鷹的市場效應,賣飛的居多,假如你一直遵守開盤就跑的原則,兩個項目你就都賺到了錢,而不會兩個項目都讓你造成遺憾。 挖礦,執行挖提賣,在我看來,這是最優策略,但每次幣價暴跌,總有小夥伴在後悔,挖了沒有賣。 可能有時候會賭中,比如前段時間的gmt,但概率很小,礦幣持續下跌的居多數。 昨天散步的時候,對自己4年來的投資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反思,確實犯了很多錯誤,比如牛市尾巴進場買高價幣、恐慌割肉、高位追漲,追熱點的資金被埋、場內加杠杆,所幸有倉位控制,保證自己一直在桌上。 今年以來,我的投資變得穩健一些了,永遠損失本金的事情我基本不參與。 以後在幣圈,一是保持開放性,擁抱新的低成本套利機會,二是大倉位穩健投大餅、姨太,三是永遠留有一定比例的現金和油。

    KOL意見 11/05/2022
    00
  • 合約爆倉的錢是被對手賺了還是交易所?

    交易所和對手盤雙方賺。 對手盤賺的是他的收益,交易所賺的是你的手續費和調整係數部分的本金。 比如BTC 20倍杠杆的調整係數是20%,也就是你虧掉80%本金的時候就會被系統強制爆倉,剩下的20%部分會被系統回收。 慣例說火幣交易所合約,別的交易所沒接觸不瞭解。 1.手續費是穩拿的,這個不展開說了. 2.火幣有一個階梯調整係數,這個設定有多坑呢,按照正常的理解:10倍杠杆開多,漲10%對於本金就是翻倍了,跌10%就是賠光了。 然而火幣加了這個階梯調整係數以後就不一樣了,10倍開多漲不變,但是跌不到10%(具體到幾很複雜,總之肯定小於10%,而且不是一點半點),就賠光了,假設10倍跌5%就爆倉了,那10%-5%的這部分就到了火幣自己的風險準備金裏,美其名曰用於應付因强平單未能平出而產生的穿倉損失。 呵呵,呵呵,呵呵…. 3.火幣交易所數據量造假不是新鮮事了,各種數據平臺各種報導都有感興趣的可以查,主流說法是90%以上數據量造假,造假當然不是簡單的把當天的數據量 × 10就完事了,一般就是預設的算灋,針對高杠杆,高倉比特,精准爆倉以後再平掉,投資者的錢就歸平臺。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幣價10000,市場上9900有1張多單,10100有一張空單,小明要抄這波底,all in,全倉50倍10000價格開多1000張,系統聞到韭菜的味道,迅速虛擬了一個用戶小鐮刀,以9900的價格開空1001張,吃掉了小明的多和剛才的1張多,並把價格打到9900,由於第二點提出的調整係數,小明爆倉了。 然後另一個用戶小萌看到這個情况,覺得還有下降空間,all in,全倉50倍10000價格開空1000張,系統露出了熟悉的微笑,小鐮刀以10100的價格開多1001張,吃掉了小萌的空和10100的1張空,並把價格打到10100,同樣由於第二點提出的調整係數,小萌也爆倉了。 整個過程發生了什麼呢,原本正常的市場應該是小明的多和小萌的空成交,價格沒有變化,市場上還放著一張多一張空,成交量為1000張。 現在價格變成了10100,成交量為2002張,小明的錢和小萌的錢變成了火幣的,只需要拿出來微不足道的錢補上9900價格多單的盈,其他的只不過是k線上一根波動不到2%的線。 小明內心:哦我方向對了的呀,只是杠杆高了,下次一定爆賺。 總結來說,期貨合約是對手交易,一邊賺,一邊虧。 爆倉的錢被對手方賺到了,但是交易所是穩賺雙方的手續費的。

    11/05/2022
    00
  • 加密貨幣合約到底能不能玩? 哪些人適合玩

    今年以來,我明顯感覺合約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熱度很高,漲漲跌跌很有刺激性,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認識的那些原來比較保守的人,都開始玩合約了,至少也改變了態度。 我初入幣圈不久時,圈內有這樣一個鄙視鏈: 主流幣價值投資的瞧不起山寨幣價值投資的 玩長線的瞧不起炒波段的 炒波段的又瞧不起玩合約杠杆的 反正,當時圈內就是這麼一個氛圍,那時我還不知道啥叫杠杆、合約,但就清楚這東西不能玩,一玩就傾家蕩產,因為大佬們以及所有老韭菜都這樣說。 當然,現在,我有一定經歷的沉澱,明白他們這樣說的原因,確實是出於好意。 因為以上鄙視鏈,越靠後的風險越高嘛,雖然收益也越高。 那麼今年以來,合約又為什麼逐漸從小眾似乎變成主流了呢? 我覺得這裡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區塊鏈底層科技遇到了瓶頸,很多項目無法落地,做不起來,百倍幣、千倍幣的故事不好講了。 第二,主流幣已經漲了太多,很多人,尤其是新韭菜們都認為後續空間不多了,並且由於進場晚,像給前人接盤的,心理不平衡,很多人不是很熱心主流幣。 第三,炒波段現貨,大部分人手裡那三瓜兩棗在現貨那一點點漲幅上,收益並不是很高了,至少與他們的預期有很大差距。 來幣圈玩的都是什麼人? 絕大部分都是想賺大錢的人,尤其是在聽了很多一萬變千萬,一夜暴富這樣的故事之後,很少有人,他的目標是,持有十年,十萬變百萬的,如果是這種,那和他工作攢錢似乎也沒太大差別,他就是不想工作,想自由,至少是加快這個過程,所以他才來幣圈嘛。 交易所還是很聰明的,抓住了幣圈散戶的痛點,順勢推出了合約這類產品。 其實合約杠杆這種玩法,在傳統金融市場早就有了,但為什麼在幣圈,卻會讓這麼多人忌憚呢? 因為幣圈現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正規監管和投資者保護的相關法律。 很多交易所,主要指一些野雞交易所,都沒有什麼資質,可能科技也不過關,但為了吸引用戶,可以提供幾百倍的超高杠杆,這樣的杠杆率,在極端行情下,比如之前的3.12幣圈大暴跌,就會出大事。 再說,科技不過關,就可能導致用戶意外爆倉,但交易所卻無法賠償,甚至是根本就不願負責。 那正規的交易所呢? 在此指一些有正規牌照,有一定經營規模和科技實力的交易所,比如幣圈人人皆知的“三大”。 正規交易所,只是說在資金規模,科技水準上,首先出問題的概率小,其次,就算出問題(科技層面),它為了自己的品牌信譽,也會對用戶進行相應賠償。 但它無法降低高倍合約本身的風險。 事實上,為了應對競爭,分割市場蛋糕,三大交易所也都前前後後開通了高倍永續合約的功能,最高可支持150倍杠杆。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魯迅先生說。 思維的模式是否被固化,就看我們怎麼去走路。 路,我們可以走別人的,也可以走自己的,但不管怎麼去選擇,去决定,我們都不能忘卻自己的初心。 羅馬的美好,萬人嚮往之。 但如何到達,可能我們的想法是天壤之別的,還是歸結到個人的認識觀。 我們要多角度思考不同的路,並從多條路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普希金說“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我想這大概就是答案吧! 事物很多都是有雙重性的,甚至於多重性,這就需要我們去深刻的看待每件事物。 大家面對的諸多問題很可能就源於平向的,單維的思想。 這是每個人剛開始都難以避免的,因為思維的進步是與日俱增的,但在初期,我們要學會去思考事物在不同角度時的特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快速發展自身並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孔子曰:三思而後行。 那麼,說了這麼多,幣圈合約到底能不能玩呢? 首先,我的答案是可以。建議三大交易所中選擇,因為合約操作性比較大,很多平台容易出現插針現象。所謂插針就是當幣圈漲跌的時候,幣種價格上揚或者下跌,導致很多用戶投資的合約直接爆倉。很多小交易所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割韭菜,這裡我推介幣安交易所,參照加密貨幣合約交易指南。 但是,這個很重要,凡事都要看全面一點。 合約確實能放大收益,但同時也放大了風險,並且由於它有爆倉機制,它比現貨瘋狂得多。 舉個例子,比如我有一萬元想來玩比特幣合約。 我覺得它要漲,我就50倍開多(也可以開其他倍數),那麼比特幣如果真的漲了1%,我就賺了50%,但是,如果我判斷錯了(這是常有的事),比特幣跌了1%,我就虧了50%,這時,如果我受不了了,選擇止損離場,最後,我就是一萬塊變5000元。 如果,我選擇繼續抗,但行情不給面子,繼續跌,我就會爆倉出局,也就是一萬塊全虧光。 這個具體的爆倉比例,每個交易所略有不同。 有的跌去本金的75%可能就虧光了,有的跌去80%才虧光。 但基本上,都是在你帳面虧光一萬塊之前,就讓你爆倉,收走你的一萬塊,因為你還要給交易所付手續費。 但是,如果玩現貨的話,哪怕它跌了好幾倍,只要你確定不是幣種本身沒有價值了,你虧的只是帳面數位,你的倉位一點沒少,那這就只是被套,後面會有解放甚至賺錢的時候。 因為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你只要真的選到好標的,並且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其實合約本身的功能是用來對沖風險的,也就是用來做空的。 因為現貨市場只有上漲的時候可以賺錢,下跌的時候就只有等待。 但現在,幣圈的人們明顯不是這樣玩的,大家都是沖著放大收益這個功能去的。 那麼我就來說一說這裡面的一些風險。 除了前面說的爆倉機制,合約還有一個隱形的危險,可能一般新人並沒有意識到。 那就是它會溫水煮青蛙一般,緩緩地收割你。 這點,是我自己前段時間玩合約發現的。 一般老手,或者說有點風控意識的投資者,合約開單的時候都會設定好止損,因為這可以防止爆倉。 也可以說,會不會設定止損,是新人和成熟玩家的一個區別。 這種筦道,確實是玩合約的一個好策略,因為它是用數量換質量,因為投資本身就是一個概率事件,每一次開單,沒有人能百分百知道後面的行情會怎樣走。 高手會在自己有把握的點開單,但即使這樣也有可能買錯方向,這時止損就起了作用。 但如果方向對了,就會大賺。 這種系統的結果就是典型的”小虧大賺“,是投資最理想的結果。 但是,這種系統並不適合所有人。 尤其是,當你的本金本身就不多時。 因為這是一種試錯系統,每一次買錯方向的時候,你就會小虧一點,直到某次你買對了方向。 但問題是,你不知道你何時能買對方向,你的本金卻在逐漸减少,而且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人的心理是會在賺錢的時候謹慎,而在虧錢的時候喜歡冒險,當你的本金越來越少,下一次開單,你可能就會傾向於冒險,而不顧理性的決策,從而虧得更多。 這種玩法我覺得更適合資金量大的人。 因為相同勝率的遊戲,很明顯,他們的本金更多,可以玩的次數就更多,長期看來,他們對你有壓倒性的優勢。 你的本金少,經不起折騰,很快可能就出局了。

    21/01/2022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