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eum
-
乙太坊PoS到底是不是一種證券?
正在使用发音自2020年12月以來,SEC一直以XRP屬於安全問題並應在SEC注册為藉口,捲入與Ripple Lab的法律糾紛。 乙太坊的合併導致人們猜測它將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查。 分析表明,乙太坊不滿足Howey測試的所有標準,囙此不能被視為證券。 第二大加密貨幣,乙太坊,在轉移到“股權證明”模型。 是ETH PoS安全嗎? SEC正在密切研究加密貨幣市場。 他們已經在與XRP背後的公司Ripple Labs進行法律鬥爭。 SEC聲稱,Ripple實驗室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非法手段出售了價值13億美元的XRP代幣,因為XRP並未注册為證券,但卻向全球投資者提供。 Ripple Labs vs. SEC案件可能很快落下帷幕,這可能為未來加密貨幣作為安全性的地位受到質疑的情况開創先例。 但在XRP與SEC的案子得出結論之前,有各種猜測ETH PoS是否是一種證券。 乙太坊是SEC的新目標嗎? SEC主席Gary Gensler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表示,某些允許投資者進行質押的加密貨幣可能會通過Howey測試。 “從硬幣的角度來看……這是在Howey測試下的另一個標誌,投資公眾正在根據其他人的努力預期利潤,”Gensler在國會聽證會後告訴記者。 但是,他沒有具體命名任何加密貨幣。 Howey測試是法院用來决定一項資產是否應被視為美國法律下的證券的關鍵標準。 股票和債券等投資工具被歸類為證券。 Howey測試如何應用於證明資產、證券 根據1933年的《證券法》,投資契约應具有三個方面。 契约應滿足所有三個方面。 如果一個工具甚至沒有滿足任何一個方面的要求,它就不能被認為是安全的。 金錢的投資 在一個普通的企業 對僅來自他人努力的利潤的合理預期 一方面,“金錢投資”驗證者將他們的ETH存入智慧合約以驗證交易並保持乙太坊區塊鏈的安全並不一定是“金錢投資”。 他們將ETH作為抵押品來參與PoS機制。 他們沒有進行購買或投資。 然而,這個論點在科技上可能是有效的。 儘管如此,它仍然不能被視為一個可靠的論據,因為作為抵押品存放的ETH可以被視為一種“風險”,並且可能屬於投資標準。 乙太坊是否滿足第二個方面? 在第二個方面,“在一個共同的企業中”,有兩個共同性測試: 橫向共同性意味著個人的資本通過“資金彙集”相互聯系起來。 它是按比例分配利潤的管道結合起來的。 一些人認為,質押ETH符合橫向共同性,因為該基金被質押在一個“通用”智慧合約中,這意味著“資金池”。 它不是池化,因為沒有發起人或中央機构直接控制質押的ETH。 驗證者在一個普通的智慧合約中質押32 ETH,但質押的ETH仍然是不同的並綁定到他們的節點。 驗證者被激勵去驗證交易,如果他們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就會被削减。 基於單個驗證器的成功操作或失敗,對所有其他驗證器沒有影響。 囙此,沒有按比例分配利潤。 囙此,水准共性是無關緊要的。 縱向共性:縱向共性側重於投資者與發行人/發起人之間的關係。 這在乙太坊的情况下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沒有發起人。 乙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源項目。 任何人都可以作為驗證者加入乙太坊網絡。 他們通過智慧合約的程式碼根據他們的行為獲得獎勵或削减。 他們獲得的回報不是由於任何發起人或發行人的努力。 囙此,乙太坊未能滿足共同性的兩個測試。 根據Howey測試,即使是其中一個分支的失敗也證明了乙太坊不能被視為安全性。 乙太坊是否滿足第三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是,“對完全來自他人努力的利潤的合理預期。” 如前所述,乙太坊中的質押獎勵由驗證者自己的努力决定。 它並不“完全依賴於他人的努力”。 驗證者正在努力最大化他們的正常運行時間並保持與網絡的連接。 乙太坊未能滿足,如果不是全部,但三分之二。 囙此ETH PoS不是一種證券。
-
合併後ETH的供應變化以及是否會出現通縮
儘管ETH的發行已經大幅放緩,但它仍然是一種通脹資產。 乙太坊的合併在改變ETH的發行動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實現了分析師和乙太坊基金會在過渡前的大部分估計。 然而,關於ETH是否以及何時會出現通縮,以及其供應將停止擴張,仍有一些細微差別需要澄清。 乙太坊:不是很通縮 自9月15日合併以來,流通中的ETH數量已經新增了超過5990 ETH。 按照現時的價格,這大約是價值800萬美元的ETH已經進入流通。然而,這並不是說合併沒有改變。 發行量仍遠低於持續工作量證明模型的預期:到9月24日,ETH數量將新增超過112K。 它也遠低於比特幣現時每10分鐘6.25 BTC的發行率。ETH發行如何運作最終,ETH的發行歸結為兩個變數:區塊補貼和銷毀率。 區塊補貼代表每個區塊中所有新生成的ETH,在合併後大約每12秒產生一次。 補貼的大小取決於在網絡上質押的ETH數量。 按照現時的質押率——大約1400萬ETH——每天大約有1700 ETH獎勵給質押者。 燃燒率是指通過汽油費燃燒的ETH數量。 自然,燃燒率隨著費用的新增而上升,當乙太坊交易量大時,費用也會上升。 燃燒機制是在去年倫敦硬分叉期間引入的,已經導致乙太坊出現一些淨通縮時期。 與此同時,本月的合併將ETH的每日發行量從14600 ETH减少到僅1600 ETH——下降了近90%。 為了使ETH具有通縮性,通過區塊補貼產生的代幣數量必須少於網絡燃燒的代幣數量。 換句話說,ETH的通貨緊縮越少,參與的人越少,交易的人越多。 在當前的質押水准上,基本交易費用必須至少為15 Gwei(0.000000015 ETH)才能使ETH通縮。平均交易費用。 平均交易費用僅為11 Gwei,這一數額將導致每年412000 ETH被燒毀。 同時,當前的質押水准將導致每年產生603000 ETH。 這是每年191000 ETH的淨年通脹率,即0.16%。 ETH會不會出現通縮?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位將如何變化還有待觀察。 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Staking領域,預計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 乙太坊網絡現時為質押者提供大約4.5%的年利率,以ETH計價。 與此同時,像Binance. US這樣的質押服務現時提供高達6%的質押獎勵。 鑒於staking與其他形式的收益(例如借貸)相比的相對風險回報狀況,這可能證明對未來的ETH多頭非常有吸引力。 質押似乎也是乙太坊上一個相對未開發的市場。 其他頂級加密網絡大約有50%的代幣供應被質押,而乙太坊只有14%。 另一方面,那些期望乙太坊發展成為去中心化商業的大容量網絡的人可能會期望交易費用會上漲——新增燃燒率並將ETH的發行推向通貨緊縮的領域。 BitMEX前首席執行官Arthur Hayes認為,這可能會為資產創造一個看漲的迴響迴圈,反射性地激勵ETH的購買、使用和通貨緊縮。 假設通貨緊縮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它變得如此昂貴以至於沒有人使用它……好吧,猜猜會發生什麼? 他們將改變通貨膨脹率,”他說。出於這個原因,海耶斯不相信乙太坊可以作為貨幣網絡與比特幣競爭。 在他看來,ETH作為氣體的額外作用干擾了它成為貨幣的能力,而比特幣的價值“不能與其他東西的實際效用混為一談。 來自Bitfinex的Paulo Arduino在合併之前提出了類似的論點。 他聲稱乙太坊的敘述“不斷變化”,並且有太多其他優先事項可以與比特幣競爭。乙太坊的“超音速貨幣”敘述是比特幣“穩健貨幣”模因的衍生品,因為它絕對固定的供應量和對貨幣貶值的免疫力。
-
乙太坊合併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重大影響,利好出盡就是利空?
7月26日,乙太坊完成了第十次影子分叉,此後乙太坊協定支持團隊發佈Goerli/Prater合併公告,明確接下來的合併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預計分別於UTC時間2022年8月4日、8月6日至12日之間進行。 作為乙太坊的最後一次測試網PoS過渡合併,雖然不少人詬病其進度緩慢,但乙太坊合併確實在慢慢推進,終於來到了最後的關口。 The Merge會帶來通縮麼? 作為乙太坊合併的相關話題,「ETC」最近以承接乙太坊沉沒算力的可能選項之一而備受熱議,尤其是在關於分叉的討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 其實乙太坊主網與PoS信標鏈合併的關鍵影響在於之後新ETH產出的形式:用戶可以通過質押至少32枚ETH,從而參與乙太坊PoS質押以獲得收益獎勵。 這意味著維護網路安全的主力軍將不再是礦工而是驗證者,且想成為驗證者則必須將ETH質押到Eth2的質押合約裏。 其實從這個角度看,質押至少32個ETH獲取獎勵的行為,可以簡單類比是新形勢下的「乙太坊顯卡挖礦」——每32個ETH都可以類比作一臺礦機,質押生成的獎勵就是挖礦產出。 而區塊鏈由三部分組成:共識層、執行層和數據可用性層。 合併是對共識層的陞級,但Gas fee是付給執行層的。 這意味著The Merge將PoW共識改為POS,PoW鏈將不產出新的乙太坊,新增的乙太坊將只從PoS生產,這將减少能源使用,但不會影響Gas成本。 而按照現時數據估算,乙太坊在The Merge陞級轉向PoS機制之後,每年PoS新增的乙太坊大約為60萬枚,但按2021年乙太坊轉倫敦升級後的鏈上銷毀數據,預計乙太坊一年因EIP-1559所銷毀的數量大約在470萬枚左右。 這意味著從此乙太坊的淨銷毀將大於淨產出,為-410萬枚,那結合現時乙太坊約1.2億枚的數量,以後每年乙太坊不僅不會再增發,還會處於通縮狀態: (60萬枚POS – 470萬枚銷毀的)/約1.2億≈-3.5% 這無疑將從供給端對價格產生强烈支撐。 同時隨著Eth2的推進和倫敦陞級即將實施,面臨銷毀的預期,加之PoS需求,ETH無疑將更加稀缺,這是對ETH價格在需求層面最有力的提振。 與此同時,雖然現時Eth2的質押APR(年利率)是5%左右,隨著ETH質押總數的增多收益也會持續下降,但即便全網質押量達到1000萬枚ETH,年化收益也仍然在5%左右,妥妥地屬於低風險的穩妥收益。 RealVision創始人Raoul Pal表示,如果乙太坊在合併後提供4.8%的收益率,那麼4.8%也將成為其他加密項目的基準收益率。 這意味著乙太坊質押提供的4.8%以後很可能就是乙太坊世界的無風險利率,也即相當於現實世界中的美元現金存款,其它乙太坊協定的投資收益率大概率都會高於4.8%(不然用戶可以直接選擇質押乙太坊),且其收益高於4.8%越多,風險越大。 對乙太坊擴容影響幾何? 除了挖礦產出這部分的影響,合併對乙太坊效能,尤其是分片、Rollup這樣擴容解決方案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最近Vitalik在ETH CC發言總結,稱合併(Merge)只是乙太坊發展之路上的一小步,之後還有Surge、Verge、Purge以及Splurge,但「Merge、Surge、Verge、Purge以及Splurge不是不同的階段,而是將並行發生」。 而早在2021年12月初,Vitalik就曾發表了一篇題為「Endgame」(最後階段)的文章,提出了所有區塊鏈在未來將最終融合的觀點,同時列出了允許區塊驗證以一種去中心化和抗審查的管道發生的工具。 第一步就是我們熟知的合併(The Merge),指的是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的全面過渡; 第二部分,稱為激增(The Surge),計畫提高乙太坊的可擴展性,大幅提升頻寬和輸送量,特別是在zk-rollup上。 而當乙太坊主網將與信標鏈「合併」後,主網將把運行智慧合約的能力以及完整歷史和當前狀態引入PoS系統,乙太坊2.0會通過引入分片鏈(Shard Chains)的管道來提升網絡的處理能力。 現時規劃是建立64條分片鏈,每一個分片都有一組驗證者負責對區塊進行打包和驗證,如同一條公路突然變成了64條的寬度,處理速度必然會大大加快。 此前2020年1月5日,Vitalik曾發表關於Rollup的最新相關文章《Rollups不完全匯總指南》,現時Rollup也已經基本擔綱了接下來中短期內承接乙太坊擴容的使命。 所以Rollup通過與將來的分片這一橫向擴展方案的搭配使用,理論上能讓乙太坊網絡在效能達到上十萬TPS的驚人輸送量,實現乘數效應。 公鏈格局短期會否變動? 像Polygon、BNB Chain等EVM相容的公鏈,現時相較於乙太坊的替代優勢就在於Gas和效能沒有進入完全滿負荷狀態,擁堵體驗暫時並沒有格外凸顯,相比而言用戶體驗更優。 那乙太坊完成合併後對其的影響也就需要聚焦在這方面,但其實就輸送量而言並不會有明顯改變,PoW轉PoS後,只是出塊時間會固定下來,單塊的交換容量依舊,所以並不會有明顯改善。 簡言之,短期不會對TPS有影響,擴容的任務會主要由合併後的分片和L2(Rollup)來承擔。 與此同時,最近以Aptos、Sui為代表的新公鏈浪潮逐步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但2018、2021年也未嘗沒有過競爭公鏈掀起的超越乙太坊的「公鏈熱」。 事實證明面對體系龐雜、層次豐富、自創新能力極强的乙太坊而言,先發優勢幾乎不可逾越,從EOS、Solana又到如今的Aptos,雖然換了新敘事主角,可預見的未來仍難言
-
一文詳解乙太坊未來發展的新路線圖
前言 乙太坊向權益證明網絡的“合併”(The Merge)計畫於9月底在主網上線。 其目標是大規模解鎖區塊鏈可訪問性。 其覈心是,合併將乙太坊從比特幣風格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轉變為權益證明系統。 乙太坊從執行分片轉向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是為下一個10億用戶擴展區塊鏈的關鍵一步。 模組化架構中的數據可用性和分片允許區塊鏈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情况下擴展輸送量。 本文將深入分析合併(乙太坊的新路線圖)的科技細節,以及這一變化對用戶和開發人員意味著什麼。 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 最初,乙太坊2.0(現在已弃用的術語)的計畫是通過將主網劃分為64個分片來實現可擴展性,每個分片具有單獨的礦工/驗證者。 然後,根據擁塞、利用率和輸送量,用戶將發送路由到特定分片的交易。 由於rollup的興起和採用,以及執行分片實現的複雜性,最初以執行分片為中心的可擴展性路線圖已經被拋弃,取而代之的是數據分片。 乙太坊團隊現在相信,將通過rollup將乙太坊擴展到滿足世界需求,合併後的乙太坊計畫是成為一個强大的結算和數據可用層,rollup從中獲得安全性。 信標鏈(The Merge)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合併的目的不是降低交易成本,而是將乙太坊轉變為用於rollup的强大底層基礎設施層。 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個覈心步驟是信標鏈(Beacon Chain)。 這將乙太坊從之前的工作量證明系統轉變為權益證明系統,在該系統中,利益相關者必須提交抵押品以生產區塊,不誠實的參與者的抵押品將被削减。 將共識系統轉移到權益證明引入了驗證委員會作為基礎,這反過來加强了網絡共識,並為協定內有效數據可用層鋪平了道路。 信標鏈引導和協調利益相關者的網絡,而不像今天的乙太坊那樣處理或執行交易。 更具體地說,合併所做的是將舊的乙太坊執行層與信標鏈提供的新的共識引擎合併,將利用工作量證明礦工的當前算灋與權益證明驗證者的協調網絡交換。 切換共識算灋也為分片奠定了基礎:以前,在工作量證明挖礦中,沒有礦工註冊表,礦工可以任意停止他們的職責並離開網絡。 在權益證明機制下,信標鏈現在擁有所有被準予的區塊生產者的註冊表,並可以協調和並行化驗證者的投票。 驗證者小組,委員會,是信標鏈提供的一個關鍵創新。 信標鏈隨機分配委員會對區塊進行投票,形成共識。 委員會的綜合投票被稱為“認證”(attestation),通過檢查委員會的投票,可以輕鬆驗證信標鏈的狀態,與單一驗證者的驗證相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區塊大小和數據增長。 認證委員會還加强了共識,因為在這種模式下,需要相對大量的驗證者來共同創建分叉。 此外,驗證者集週期性地變換,使得惡意驗證者很難及時勾結起來進行攻擊。 共識與MEV(The Splurge) 合併後,乙太坊將為共識層實現提議者-構建者分離。 Vitalik認為,所有區塊鏈的終局是擁有中心化的區塊生產和去中心化的區塊驗證。 由於分片後的乙太坊區塊數據非常密集,出於對數據可用性的高要求,區塊生產的中心化是必要的。 同時,必須有一種方法來維護一個去中心化的驗證者集,它可以驗證區塊並執行數據可用性抽樣。 新的構建者角色使用用戶交易構建乙太坊執行有效載荷區塊,並將其與提議者(驗證者集中隨機選擇的子集)的投標一起提交。 一旦提議者接受了有效載荷,他們就會在區塊上簽字,並通過網路傳播它。 由於發送給提議者的有效載荷被剝奪了交易內容,這種結構消除了驗證者搶先交易的可能性。 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中,區塊空間市場的引入也會激勵構建者出價到選取的MEV的全部價值,允許去中心化驗證者集獲得大部分MEV獎勵。 與類比乙太坊相比,這種設定封锁了礦工潜在的不穩定共識,並減輕了有害的MEV。 Danksharding(The Surge) 雖然提議-構建者分離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抵消MEV的有害外部性和中心化力量,但乙太坊覈心團隊意識到它也可以服務於數據分片的目的。 Danksharding以覈心貢獻者Dankrad Feist的名字命名,它的主要創新是一個合併的費用市場——取代了固定數量的具有不同區塊和提議者的分片,一個提議者選擇每個特定時隙的所有交易和數據。 提議者是一個隨機選擇的驗證者委員會,隨後對區塊鏈數據執行數據可用性抽樣。 這確保了一種去中心化的管道來維護輕用戶端的數據可用性,因為合併後區塊的數據過大,單點驗證是不可能的。 由於共識節點也在執行數據可用性抽樣,囙此該模型將結算層、共識層和數據可用性層統一起來。 統一結算和數據可用層利用有效性證明為rollup解鎖了令人興奮的功能:ZK rollup現在將能够與乙太坊上的執行層進行同步調用。 這增强了新的L2原語,如分佈式流動性和分形擴展,為在ZK rollup上構建創新的下一代dapp奠定了基礎。 Proto-danksharding 儘管danksharding對乙太坊的未來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但在合併後,danksharding不會立即完全可用。 Proto-dank sharding(EIP-4844)是danksharding的原始版本,計畫在完全實現之前發佈。 該提案創建了一個稱為攜帶blob交易的原語。 顧名思義,攜帶blob的交易是攜帶稱為blob的數據有效負載的交易。 Blob是後分片乙太坊的數據標準:它們與KZG多項式承諾捆綁在一起,由於與EVM執行解耦,囙此比calldata格式更高效。 現時,rollup使用calldata將交易數據發送回乙太坊,導致高昂的gas成本。 在分片的未來,rollup將使用blob,為用戶節省與EVM執行相關的gas費用。 Proto-danksharding的目標是為開發人員提供這種前瞻性的數據格式,同時通過為即將分片的數據引入單獨的格式和費用市場,為處理昂貴的calldata成本的rollup提供臨時的緩解。 雖然proto-danksharding本身並沒有真正實現分片,但為後分片數據格式引入標準化規範是構建高效的原生數據可用性層的第一步。 歷史與狀態(The Verge & The Purge) 乙太坊狀態及其存儲也是一個考慮因素。 不斷增加的狀態可能會潜在地影響去中心化,因為驗證者必須能够在消費硬體上完成他們的任務。 Proto-danksharding blob與EVM執行層是分離的,大約一個月後會被删除。 此外,EIP-4444允許用戶端在大約一年後删除並停止在點對點層上提供歷史資料。 無論如何,在協定層面強制執行某種類型的強制歷史過期是必要的,因為分片後每年將新增大約40 TB的歷史blob數據。 需要將區塊鏈狀態存儲在RAM或SSD上。 然而,歷史存儲,乙太坊已經達成共識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廉價的HDD上。 由於歷史存儲是在一個誠實的少數(1/N)信任模型上運行的,所以在執行實时共識的節點上存儲歷史資料沒有必要。 Danksharding規範確保驗證者存儲並保證他們在幾個月內達成共識的數據的可用性。 然後,這些經過修剪的歷史將被協力廠商存儲,比如特定於應用程序的協定、BitTorrent、門戶網絡、區塊瀏覽器、個人業餘愛好者或索引協定。 無狀態乙太坊是路線圖上的另一個目標。 構造區塊的區塊生產者將利用witness,這是由執行區塊中包含的交易所需的相關資料組成的證據。 囙此,用戶端利用這個witness來驗證執行一個區塊產生的狀態根,並且只需要執行受影響狀態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狀態。 這種設計的兩個主要障礙是witness的規模和witness可用性。 第一個問題可以通過改變乙太坊中的狀態資料結構來解决,從Merkle Patricia Tries到Verkle Tries,這是一種更有效的資料結構,用於乙太坊合併後使用的多項式承諾。 第二個問題可以通過將區塊witness作為協定級規範來解决。 繼Vitalik在《Endgame》中得出結論後,依賴具有專門硬體的中心化區塊生產者,同時保持去中心化驗證是擴展乙太坊的關鍵設計框架。…
-
乙太坊將要發生硬分叉,散戶如何操作?
大姨太利好臨近,現階段把大餅全部換成姨太可以吧? 另外短線等倉位做空大餅做多姨太獲利的確定性是否大於五成? 回答:同樣一件事情利好和利空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比如乙太坊2.0陞級這個事情既可以解讀成利好,也能解讀成利空,而且兩邊你看起來都很有道理,利好是因為升級後效能提高,乙太坊的應用場景擴大,利空是因為乙太坊轉pos之後會變的中心化,共識度會降低,另外pos陞級剝奪了現有曠工的利益, 曠工大概率會分叉一個新幣,到時候曠工會帶著資金玩新幣,所以,不要太相信眼睛看到的利好,主流媒體解讀成利好是因為看到最近乙太坊價格上漲了,可是這終究改變不了今天依然處於熊市後期的事實,所以,不要在一個籃子裏壓重注,手裡持有的比特幣不要亂換,說不定你一換,大餅就漲了, 乙太坊就跌了呢? 比如今天比特幣就只跌了3.6%乙太坊卻跌了6%,你如果換了不是換虧了嗎? 我個人持有比特幣是更安心的,你讓我賣了比特幣都換乙太坊,我肯定水不著覺,短線等倉位做空大餅做多姨太獲利的概率不到50%,不建議你操作。 (如你非要嘗試,建議拿1000美金以內的錢去嘗試,大錢虧了會很難受)短時間內漲跌的概率永遠都是50%,你還有持倉費,和手續費,還有新手做合約心態還容易蹦,又容易上癮,所以,不建議做。 今天聊一聊乙太坊的分叉,導致乙太坊暴漲? 其實這裡面沒有必然的邏輯,跟最近一次的美聯儲加息75個點也有關係,更重要的是,鮑威爾給出了放緩加息的訊號,預計9月份大概率會加息50個基點,年底之前大概率就停止加息了。 這裡面有幾部分利益群體, 1:資本方:傳統資本,幣圈資本幣圈持和有乙太坊的大戶:目的:蹭熱點割韭菜 2:乙太坊的礦工:晶片機曠工,支持乙太經典,顯卡機曠工:支持分叉 3:乙太坊開發者團隊: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 4:散戶:幾個態度,看熱鬧,追高殺跌,合約做空希望用到手續費便宜的,生態更豐富的乙太坊。 正確做法:一:先觀望,不要盲目操作,為了領分叉幣,去把比特幣換成乙太坊, 二:不追高,然後逮住分叉幣做空,高杠杆做空,散戶最忌諱低杠杆死扛單子 記住一條,今天依然是熊市的後期,或許這次分叉完暴跌完,這個熊市的後期就結束了,或者比什麼都重要。
-
乙太坊合併的機遇和挑戰
最近的加密資產行業除了萎靡不振的行情,似乎也並沒有太多的話題了,稍微能引起大家關注的恐怕就只剩下乙太坊的“合併”。 所謂乙太坊的“合併”就是乙太坊的共識機制由POW轉向POS。 這是乙太坊走向2.0的重要一步。 乙太坊由POW轉向POS一直以來都是以V神為首的乙太坊覈心開發團隊積極推動的事,在V神看來,這種轉變主要將改善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解决POW能耗的問題,二是解决硬體廠商對挖礦的壟斷問題,讓乙太坊挖礦避免重蹈比特幣的覆轍,走向更進一步的去中心化。 關於這兩點,業內一直有非常激烈的爭論,是非對錯恐怕絕非幾篇文章就能探討清楚,但無論如何,乙太坊由POW轉向POS是一定會發生的。 現時“合併”已經在測試網成功部署運行了,我相信接下來隨著測試的進一步深入展開,如果沒有大的問題,乙太坊主網的合併也將很快實現。 這個轉變說起來簡單,但是在執行上卻有很多問題要解决,其中最大的就是關於礦工的利益問題。 當乙太坊全面轉為POS以後,挖礦對硬體的要求將大為降低。 這意味著未來如果還用現在的顯卡挖礦,在成本上是不划算的,所以這就直接影響了現有礦工的利益。 那麼對現有的顯卡礦工而言,恐怕有一部分會轉型到其它的幣種去挖礦。 有朋友提到這會不會逼使一部分礦工分叉乙太坊? 在我看來即便可能,這對乙太坊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其次這種可能性也非常小。 在2016年,由於The DAO事件的打擊,乙太坊被迫分叉過一次。 但在分叉後,只有V神站隊的那條鏈(也就是我們今天的ETH)得到了蓬勃發展,而真正的乙太坊原鏈(ETC)卻逐漸萎靡了。 所以這次即便再出現分叉,我相信V神肯定會站隊POS那條鏈,囙此大概率只有POS那條鏈才有希望。 此外,關於礦工利益受損的事,這不是第一次。 去年乙太坊實施EIP-1559改變交易手續費模式、引入燃燒機制時,很多礦工就明確表示了反對,因為EIP-1559影響了礦工的利益。 但在乙太坊覈心團隊的堅持下,事後礦工還是接受了事實。 所以整體看來,我認為“合併”對乙太坊的長期發展影響並不大。 如果真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某些意外導致乙太坊大跌,我反倒覺得那是個絕佳的機會。 對散戶而言,乙太坊由POW轉向POS,反而提供了參與挖礦的機會。 在POW機制下,小散想參與乙太坊的挖礦,只能買礦機或者通過一些代理購買算力。 但是由於國家的禁令,現時想通過這樣的管道參與已經很難。 但是在POS機制下,小散如果想參與乙太坊挖礦,可以採用參與“礦池”的管道,將自己的ETH交給專業精、信譽好的大機构,直接在網上操作、轉帳乙太坊就可以了。 通過這種管道參與乙太坊挖礦,大概年收益率在2%~3%之間,或者稍微再高一點。 這裡有一個乙太坊官網羅列的當下比較知名的礦池清單,僅供大家參攷:
-
誰持有比特幣、乙太坊、柚子、萊特、瑞波幣等主流貨幣
有人問,那些持有比特幣、乙太坊、柚子、萊特、瑞波幣等等這些主流貨幣的人都是哪類人?那我就來說說吧!就我所見,持有以上主流數位貨幣的人都是我們身邊的高智人群。 我認識一個99年出生的小朋友,他有1000個比特幣,2000個乙太坊,柚子、萊特、瑞波也都有過,現持有具體數量不祥。 他會參與交易,所以持有的幣的數量多是動態的。 這個小夥子是某省連續五届的國際象棋大賽冠軍,父親是中科院的教授,母親也是國企大組織,他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 我們常玩的魔方,每次我們絞盡腦汁才可以成功,他基本上看一眼,很快就可以還原。 小夥子是15年接觸比特幣的,當時是他母親10萬元入市玩比特幣虧了,就把帳戶給他,讓他玩,結果他的潜力被完全發揮出來了。 一發而不可收拾,現在還在讀書的他,每月都定時給母親錢。 另外,一些持有以上數位貨幣的,有一類是挖礦的老闆,在賺到錢的同時,也持有了一些幣作為保留。 這類人也算是高智人群,他們很早就發現了商機,在大部分人還在懷疑的時候,就開幹了,他們的遠見和實幹,也為自己贏得了財富。 另外一些則是不斷學習的人,他們從比特幣開始研究整個區塊鏈科技,認定區塊鏈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大科技發明。 他們學習比特幣、乙太坊、defi等所有貨幣,然後選擇自己認為最有前途的幣持有,他們的見識也為自己贏得了財富。 最後一類則是大機构,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不斷升值,比特幣作為等同於黃金的一類價值存儲物逐漸得到了大機构的認可。 比特幣總市值大約占所有貨幣總市值的三分之二,大機构在購入比特幣時,也會買入一些乙太坊等其他主流幣。 比如美圖,就同時買了比特幣和乙太坊。
-
2022年乙太坊展望:ETH年底有望漲至6000美元
隨著傳統貨幣在疫情中失去影響力,加密貨幣近來越來越受歡迎。 其中,乙太坊(ETH)是加密資產中的最高成就之一。 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成為熱門話題,加密貨幣似乎正在控制區塊鏈世界。 預測乙太坊的價值將有助於投資者在購買或交易時掌握準確的數量。 乙太坊在2021年獲得了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當宣佈ETH 2.0陞級時,它的價值飆升。 這一陞級預計將在2022年繼續進行,分析師認為,這是推動ETH價值到2022年底升至6000美元的主要因素之一。 乙太坊2.0 ETH 2.0,也稱為Serenity,是對乙太坊的陞級,新增了更多功能以改善使用並創造新價值。 在乙太坊區塊鏈中,它是下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它可能會分階段發佈,並完成市場測試和試驗。 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加快工作速度方面,對組合進行分片可以顯著提高資源使用效能。 這將通過跨節點組的數據驗證來完成,每個節點都將負責驗證它收到的資訊,這可以提高整體能力。 此外,乙太坊2.0可以在eWASM系統中推出一種Web組合語言,現在它可能會取代EVM,即乙太坊虛擬機器,允許用多種語言編寫程式碼並在區塊鏈上執行。 理想情况下,這將是一個具有較少可訪問性問題和競爭優勢的系統支援系統。 新的曙光已經來臨,人們已經可以看到乙太坊2.0存款合約獲得更多的ETH加密貨幣。 乙太坊預測與現實 2021年對於以市值計算的第二大加密貨幣乙太坊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乙太坊由程式師Vitalik Buterin於2013年創建,現時已上升為市值和價值都位居第二的加密貨幣。 自2021年12月達到4100美元的高位以來,乙太坊的估值一直在3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間徘徊。 然而,乙太坊價格最近幾天大幅下跌,達到三個月內的最低點。 據比推終端資料顯示,現時乙太坊的交易價格為2549美元。 此外,崩盤不僅限於乙太坊。 在過去三個月中,比特幣的價值也有所下降。 在經歷了一年的大幅上漲和新高之後,加密貨幣似乎再次經歷了重大波動。 很大一部分價值縮水可以歸因於新冠肺炎變種Omicron的出現,從而影響了美國的整體市場情緒。 你應該購買乙太坊嗎? 雖然對ETH持樂觀態度,但我們也認識到近期它不會再走高了。 突破5000美元將為邁向7500美元奠定基礎,這是我們2022年的ETH價值目標。 觀察比特幣現時的交易情况,兩種加密貨幣之間的匯率是一個關鍵的觀察點,希望ETH未來會跑贏大盤。 要描述加密貨幣和乙太坊,高風險、投機性和波動性等形容詞都是準確的。 最嚴重的威脅是當局或政府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使用加密貨幣的任何監管規定。 囙此,全球情緒和加密市場可能會受到影響。 短期內,只要ETH價格保持在4000美元以上,上漲趨勢就會持續。 不利的一面是,跌破3500美元可能為進一步下跌鋪平道路,2000美元將成為下一個主要支撐比特。 乙太坊得到了所有商業加密愛好者的支持,他們堅信在强大的算灋和一致的效能支持下,與比特幣相比,乙太坊可能是一項出色的投資。
-
為什麼NEAR幣值得關注?Aurora和trisolaris值得使用
近階段行情隨著BTC40000附近止跌,整體進入了無聊的震盪期,偶有隔壁NFT市場名人效應,不過來的快去得更快,已經歷一輪牛熊,其他大多數幣種都在底部徘徊,但也偶有幾個靚仔卻在逆勢新高,NEAR就是其中之一,近7日漲幅近30%,前50市值中排名第一。 說起NEAR,可能大家並不太熟悉,NEAR是一個開放網絡的科技架構、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是採用POS共識機制的Layer 1公鏈,和乙太坊一個概念。 NEAR不像其他公鏈那麼生澀難懂,儘量做到平易近人,通過底層的可擴展性,中間層的優化,應用層的成熟工具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簡潔、良好的使用體驗。什麼是NEAR幣?中有對NEAR幣價格及其前景有很好的介紹。 更直截了當的描述是一拖再拖的乙太坊2.0該有的模樣POS+高TPS+低Gas,它都有,同時,NEAR在跨鏈方面非常有針對性,借助彩虹橋(Rainbow Bridge)實現與乙太坊的互操作性,支持EVM(乙太坊虛擬機器)及其周邊全套工具。 在這樣的科技支撐下,任何用戶、APP、開發者都能無需許可地在乙太坊和NEAR之間完成從資產到體驗的轉移。 乙太坊2.0最重要的科技——分片,而NEAR有個江湖外號,“分片之王”。 什麼是分片? 乙太坊網絡、比特幣網絡,無論有多少節點運行,都是同一個帳本,都計算同樣的東西,隨著帳本的變大,網絡負荷壓力越來越大,怎麼解决? 類比到傳統網絡,現有的網絡、服務器,是如何解决? 互聯網協定遇到數据包比連結最大傳輸單元大時,將其分解為很多的足够小片段,以便傳輸,這就是分片。 但在區塊鏈網絡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交易是不可逆的,它不能像傳統互聯網把數據分片到其他地方,可以隨時讀取。 在區塊鏈上下一筆交易一定要根據上一筆交易的狀態進行,這就要考慮到跨分片交易的概念。 跨分片交易用乙太坊2.0和波卡的信標鏈的做法來說,所有交易都需要信標鏈來協調。 這個設計本身沒問題,但整個系統的能力會局限在信標鏈的擴容能力上,同時所有跨分片交易都需要信標鏈協調,跨分片交易的確認時間就會很長。 為什麼波卡會放在這裡呢? 一直覺得波卡的平行鏈本質上就是分片,可以說波卡的設計其實是一種極致的分片,最極致的時候,片就變成了鏈,也就是所謂的平行鏈,所以,波卡和乙太坊,包括其他分片協定都是通過信標鏈來協調分片之間的溝通。 NEAR分片的方法則從系統架構上就是更簡單的設計,並沒有通過信標鏈去協調擴容,是在每個區塊內部分片,並把每個分片分成不同的段,能够很好滿足需求也不需要跨分片交易近10秒的確認時間。 NEAR的分片只有一條鏈,不像波卡和乙太坊會有多個鏈通過一個信標鏈來協調。 從效能來說,NEAR的擴容優勢是每個分片能够達到乙太坊1.0 50倍的擴容能力,如果不是特別複雜的智慧合約,大概一個分片可以實現1000多筆交易每秒,而且沒有經過優化,如果8個分片的話就是8000筆交易每秒。 另外分片本身是沒有上限的,可以實現動態再分片,隨著網絡交易數量新增,NEAR鏈上分片的數量也可以新增。 當網絡交易數據减少,分片總的數量也會减少,不會出現資源的浪費。 隨著使用的新增,NEAR會變得更加去中心化。 因為每個分片都有100個運營節點的席位,十個分片就是1000個。 信標鏈的管道容易把整個系統卡在信標鏈上,信標鏈會成為系統的瓶頸,從安全角度看,信標鏈也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 綜上,乙太坊2.0的分片設計是基礎且務實的,而波卡整體的設計架構和願景則是比較宏大的,回到NEAR,分片設計可稱之為優雅,設計更加輕便,思路會更開放。 說完科技方案,再聊聊應用方案,怎麼樣才能讓沒人用的公鏈用起來? 之前很多公鏈速度也起來了,效能也起來了,安全性也還可以,也有很多節點,但就是沒人用。 鏈之間交互操作問題尤為重要,特別是現時與乙太坊的互操作性,畢竟乙太坊的生態已經不能用宏大來局限了,但乙太Layer1的高額gas費讓操作捉襟見肘,也是囙此有了Layer2的發展,回到NEAR,NEAR正在經歷幾個里程碑: 1、彩虹橋(Rainbow Bridge),彩虹橋做到的是資產的跨鏈。 無論是ERC20還是NFT,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橋,從一邊接到另一邊。 相當於財產上的互通,背後的理念不是通過單簽或多簽的形式,而是通過智慧合約完成。 在乙太坊上有個輕用戶端,在NEAR上也有一個輕用戶端,再通過傳播層把互相的狀態記錄下來,達成財產的安全互操作性。 並且,NEAR彩虹橋跨鏈的不只是乙太坊,這只是第一步,光有財產不够,Defi很重要的概念是可組合性。 2、支持EVM(乙太坊虛擬機器),即合約可以跨鏈調用。 比如Balancer和NEAR合作,就改兩個埠就可以在NEAR上跑起來。 21年5月,NEAR發佈EVM方案Aurora,提供乙太坊L2的使用體驗,Aurora和乙太坊1.0是完全相容的,其中既包括使用ETH支付的基礎費用又包括智慧合約的即開即用,和現有錢包和其他工具交互操作的特性。 3、周邊工具的支持。 這是NEAR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到不僅支持EVM,周邊工具都支持,是一個在NEAR上的乙太坊的應用,或者NEAR上的EVM的應用。 協力廠商錢包比如IMtoken不需要任何協力廠商對接,直接就可以支持。 不僅用戶層面,在開發層面也可以直接操作。 這相當於NEAR和乙太坊真正的互操作性真正打開。 到目前為止,所有公鏈都會面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鏈上要有穩定幣、借貸協定、去中心化交易所,有了可組合性之後才能更好的開發出其他應用,如果NEAR自己一點點做,可能需要幾年時間,但通過彩虹橋,通過對EVM的支持,可以直接拿來就用。 用戶其實依然可以把資產放在乙太坊上,因為乙太坊更安全,資產層在乙太坊,計算層拿到NEAR來,可想成是個Layer2的應用概念。 如果乙太坊上只是資產,使用頻率會下降,如果一直下降,NEAR就有機會超越它,但乙太坊不可能只做資產,這個相互之間是可以平衡的,乙太坊不努力,NEAR就會過來把乙太坊的用戶、資源和資金吸過來。 最後,代幣投資方面,NEAR的整體估值還有一定的空間,不說乙太坊,當前波卡的整體估值是291億美元,NEAR整體估值是118億美元,若追平波卡,還有兩到三倍空間,這也是比較理性的估值。 1月13日,NEAR成功完成1.5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箭資本領投,多家加密原生基金跟投,包括Mechanism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a16z,Jump,Alameda,Zee Prime,Folius,Amber Group,6th ManVentures,Circle Ventures,MetaWeb. vc(NEAR生態基金)。 此外,多位頂級天使投資人也參與了本輪融資,包括對沖基金巨頭Alan Howard,前ParaFi Capital合夥人Santiago Santos以及Aave創始人Stani Kulechov。 新資金將會用於生態撥款、發展區域性覈心、增强NEAR及其生態項目和全球社區在新的受眾群體中的品牌知名度,一級加速Web3科技的大範圍採用。 此前NEAR已累計獲得659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者涵蓋了多個全球頂級VC,包括DCG,Pantera Capital,Electric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Blockchain. com,Baidu Ventures等。 受此利好,新高已見,主逼如此,生態幣肯定也有所發展,注意到Aurora上的DEX trisolaris,短短3周時間TVL突破5億美金,使用了一下,極其絲滑,並且還有MATIC、BNB、AVAX池,非常值得使用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