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種偏傳統的投資人,會喜歡拿比特幣跟黃金去做對比。 因為他們之間很多地方是相似的。
首先,黃金和比特幣都總量恒定,現時全世界已經開採的黃金是19萬噸; 比特幣總量也恒定2100萬個。
於是就有了稀缺性,無法增發。
其次,黃金和比特幣都介質均勻,可以無限分割。
比如1公斤黃金可以分割成100個10克的金條,每個10克的金條都是等值的。 同樣,比特幣也可以無限分割,1個買不起的話,可以買0.0001個。
再者,它們都是無息資產,本身不會產生增量利息。
你的投資收益完全取決於未來有沒有人接盤,以及用什麼價格來接盤。
所以黃金跟比特幣的價值取決於共識。
從時間沉澱上來說,黃金背後有幾千年來人們對它價值的共同認可。
它經過非常長時間的沉澱,市場的教育和很多的應用場景,黃金能打造首飾,能在戰爭中變錢,能買到糧食,能通過買進賣出進行套利,你看,共識就有了。
那麼回到比特幣,它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呢? 這個問題得問大家。
比特幣從誕生到今天,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共識還沒有完全建立。
比如張三、李四、王五,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都承認黃金的價值,但不會都承認比特幣是保值增值的。
再說市場的教育。
這些年我見過的從無到有的投資品中,比特幣是真正做的最好的。
無論它用什麼辦法,比如中本聰的傳奇故事也好,還是交易所場景、碼農思維也好,總之它都給全世界做了一個教育,我們很多人現在都對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資產形成了一定的共識。
但你還要注意差別,我鄉下的親戚都知道黃金是個好東西,但我大學同學還有人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
從中可知,比特幣在市場教育上還有多大的空間。
最後,我們看應用場景。
黃金好歹還能囤著,能打造一些首飾。
但比特幣就是一個虛擬的東西,沒有什麼應用場景。
2015年我在日本用比特幣買手機,我買的時候花的比特幣相當於3萬日元,因為比特幣轉帳速度慢,價格實时波動,到商家帳戶的時候,這些比特幣就升值到5萬了。
波動性這麼大,說明它並不適合用作日常交易。
那麼在未來多長的時間,比特幣能被更廣泛的人群所接受,同時擁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呢? 這就是你在投資比特幣之前要提前思考的。
如果你認為它在十年內能達到你所認可的共識强度,那麼你就以十年為週期去投資它。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比特幣的投資邏輯。 如果你認為它一定能讓你一夜暴富,那就千萬不要碰。
Author:BticoinKOL,Source:https://bitcoinkol.com/archives/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