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境內的切爾諾貝利發生了一場重大核反應爐災難,大量放射性物質被釋放了出來,最後在以事故點為圓心的很大一部分區域沉降下來。 事故共造成4000多人死亡,33萬多人被迫轉移,在轉移的人群中,有一些被强烈的核輻射所影響,後續出現了一系列的輻射類疾病,這次事故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核事故。
在核事故發生後,人類能够實施遠距離轉移,但是原來生活在那裡的動物就不行了,一些動物只能在原地生活,一些動物雖然能够逃避,但逃避的距離也不遠,囙此受到核輻射的損傷在所難免。 大批動物直接死亡,還有一些動物發生了機體損失以及基因變異,甚至這些變異還遺傳給了下一代。
等過了幾十年,事故發生地的核輻射水准大幅下降之後,科學家們對此地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了一些受核輻射影響的動物,其中就包括黑色的青蛙。 原本切爾諾貝利核能電廠周邊的青蛙大多數都是樹蛙,皮膚顏色是綠色的,甚至像焦炭一樣黑。
那麼,青蛙的皮膚為什麼會變黑呢?
現時科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青蛙基因變異的結果。 包括人類、青蛙在內的很多動物,其皮膚中都含有黑色素,其可以吸收陽光中紫外線輻射、吸收或消散部分輻射的破壞性能量,這對於保護人體內部組織和器官、保障機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學家們調查時,發現距離事故中心越近的青蛙,皮膚顏色往往越黑,這從一定程度上表明,這些青蛙為了抵抗核輻射的影響,青蛙的皮膚發生了變異,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青蛙控制皮膚顏色的基因產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是一種有利突變而已。
第二種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這種結果與第一種不同,不是青蛙發生了變異,而是優勝劣汰。 在切爾諾貝利周邊的樹蛙,其皮膚顏色並非完全一樣,有的深有的淺。 在事故發生後,那些皮膚顏色淺的青蛙,由於適應了强烈的核輻射而都相繼死亡了,而皮膚顏色深的青蛙,對抵抗核輻射的能力相對較强,特別是那些皮膚最黑的,基本上都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於是這種黑皮膚的性狀一代傳一代,最終成為了這裡的優勢物種。
發生核事故是“人禍”,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不過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强大的修復能力。
現在,雖然該地的放射性水准仍然在標準值之上,但與事故發生時相比已經大為降低,周邊的花草樹木已經重新煥發生機,原本逃跑的動物們,又都逐漸遷移了回來,使得切爾諾貝利現在這裡的生態系統越來越豐富多彩,假如沒有那些殘敗的人工建築和物品, 我們很難從外觀上看到這裡曾經發生過核事故。
在沒有人類的世界裏,這裡似乎已經成為生物的天堂。
Author:BticoinKOL,Source:https://bitcoinkol.com/archives/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