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主網和主網上線是什麼意思?

從2017年的ico狂潮開始,公鏈的概念就在幣圈不斷的發光發熱,隨後EOS,波場等公鏈相繼出現。

與此同時主網上線這一個名詞開始頻繁的出現在我們耳中,成為一個個公鏈項目超熱賣好的利好新聞,但幾乎無一倖免。

所有的公鏈在實現主網上線之後都出現了暴跌的情况。 這是什麼原因呢,而那些還沒有主網上線的項目還值不值得我們去投資呢?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

加密貨幣主網和主網上線是什麼意思?

首先,先說一下關於主網以及主網上線。

主網上線可以這樣理解,主網一般指的就是公有鏈,代表了一個項目的底層設施,那主網上線即是指這個底層設施搭建好了,已經可以放在網絡裏供開發者來使用了。 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Windows、iOS作業系統一樣,這些系統只有搭建好並上傳到網絡裏,開發者才可以在上面開發各種軟件和應用,用戶才能使用這個系統上的各種功能。

主網上線之前,大多數加密代幣是屬於基於乙太坊平臺的ERC-20代幣,或者基於其他底層區塊鏈的側鏈項目,這類代幣不具備獨立運行和挖礦的能力,他們相當於是其他底層區塊鏈上的臨時通證,不具有真實的經濟價值。

但主網上線則不同,項目將不再依靠乙太坊或者是其他底層區塊鏈的側鏈項目,而是擁有自己獨立運行的區塊鏈網絡,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開發者和用戶認可和使用。

主網上線意味著一個區塊鏈項目(公有鏈)的初步落地,簡單來講,就是項目方在白皮書中所描繪的功能在這之後就要一個個實現了,這些功能不再是畫餅充饑,而是真正能讓開發者和用戶參與進來使用並且檢驗的。

在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主網上線其實是一個對於項目未來發展的利好預期,而這個節點也是能够讓專業人士更加全面的去審視一個項目根底以及發展潜力的機會。 針對於主網上線生態起航這樣的一個預期,有大量的投資者們願意去期待他,所以也就會有大量的人願意去購買這些知識作為臨時通證的ERC-20代幣來投資。

加密貨幣主網和主網上線是什麼意思?

但是從EOS主網上線的時候就開了一個壞頭,這樣一個被大量投資者看好的項目在主網上線後出現了明顯的暴跌,這個一方面跟過熱的炒作有關(溫州炒房團資金的湧入),另一方面跟投資者對主網上線後的生態建設預期失望有關。

簡單的來說,主網上線後的發展遠遠達不到大家預期中的那樣,投資者沒能從中看到公鏈的發展生態以及商業化的可能,那麼對於項目的估值也就下降了,估值下降帶來的直接後果也只能是幣價暴跌。

另一個層面,從樓市等傳統市場進來的投機資金們從自身的經驗裏就明白利好出盡是利空這一個道理,在主網上線的前夕就已經大規模拋售離場,市場也就囙此雪崩。

所以,從EOS這裡開了一個壞頭之後,其他的公鏈幾乎都逃不過這種宿命。 主網上線也就成了很多項目發展歷程的一個如同丁蟹效應版的一個坎。 而在市場認知以及習慣沒有被扭轉之前,並不建議再去投資一個即將主網上線的項目。 因為暴跌的概率要遠遠比繼續上漲要大。

Author:BticoinKOL,Source:https://bitcoinkol.com/archives/2590

Like (0)
Previous 07/10/2022 8:24 am
Next 07/10/2022 3:52 pm

Related Articles

  • 乙太坊PoS到底是不是一種證券?

    正在使用发音自2020年12月以來,SEC一直以XRP屬於安全問題並應在SEC注册為藉口,捲入與Ripple Lab的法律糾紛。 乙太坊的合併導致人們猜測它將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查。 分析表明,乙太坊不滿足Howey測試的所有標準,囙此不能被視為證券。 第二大加密貨幣,乙太坊,在轉移到“股權證明”模型。 是ETH PoS安全嗎? SEC正在密切研究加密貨幣市場。 他們已經在與XRP背後的公司Ripple Labs進行法律鬥爭。 SEC聲稱,Ripple實驗室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非法手段出售了價值13億美元的XRP代幣,因為XRP並未注册為證券,但卻向全球投資者提供。 Ripple Labs vs. SEC案件可能很快落下帷幕,這可能為未來加密貨幣作為安全性的地位受到質疑的情况開創先例。 但在XRP與SEC的案子得出結論之前,有各種猜測ETH PoS是否是一種證券。 乙太坊是SEC的新目標嗎? SEC主席Gary Gensler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表示,某些允許投資者進行質押的加密貨幣可能會通過Howey測試。 “從硬幣的角度來看……這是在Howey測試下的另一個標誌,投資公眾正在根據其他人的努力預期利潤,”Gensler在國會聽證會後告訴記者。 但是,他沒有具體命名任何加密貨幣。 Howey測試是法院用來决定一項資產是否應被視為美國法律下的證券的關鍵標準。 股票和債券等投資工具被歸類為證券。 Howey測試如何應用於證明資產、證券 根據1933年的《證券法》,投資契约應具有三個方面。 契约應滿足所有三個方面。 如果一個工具甚至沒有滿足任何一個方面的要求,它就不能被認為是安全的。 金錢的投資 在一個普通的企業 對僅來自他人努力的利潤的合理預期 一方面,“金錢投資”驗證者將他們的ETH存入智慧合約以驗證交易並保持乙太坊區塊鏈的安全並不一定是“金錢投資”。 他們將ETH作為抵押品來參與PoS機制。 他們沒有進行購買或投資。 然而,這個論點在科技上可能是有效的。 儘管如此,它仍然不能被視為一個可靠的論據,因為作為抵押品存放的ETH可以被視為一種“風險”,並且可能屬於投資標準。 乙太坊是否滿足第二個方面? 在第二個方面,“在一個共同的企業中”,有兩個共同性測試: 橫向共同性意味著個人的資本通過“資金彙集”相互聯系起來。 它是按比例分配利潤的管道結合起來的。 一些人認為,質押ETH符合橫向共同性,因為該基金被質押在一個“通用”智慧合約中,這意味著“資金池”。 它不是池化,因為沒有發起人或中央機构直接控制質押的ETH。 驗證者在一個普通的智慧合約中質押32 ETH,但質押的ETH仍然是不同的並綁定到他們的節點。 驗證者被激勵去驗證交易,如果他們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就會被削减。 基於單個驗證器的成功操作或失敗,對所有其他驗證器沒有影響。 囙此,沒有按比例分配利潤。 囙此,水准共性是無關緊要的。 縱向共性:縱向共性側重於投資者與發行人/發起人之間的關係。 這在乙太坊的情况下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沒有發起人。 乙太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源項目。 任何人都可以作為驗證者加入乙太坊網絡。 他們通過智慧合約的程式碼根據他們的行為獲得獎勵或削减。 他們獲得的回報不是由於任何發起人或發行人的努力。 囙此,乙太坊未能滿足共同性的兩個測試。 根據Howey測試,即使是其中一個分支的失敗也證明了乙太坊不能被視為安全性。 乙太坊是否滿足第三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是,“對完全來自他人努力的利潤的合理預期。” 如前所述,乙太坊中的質押獎勵由驗證者自己的努力决定。 它並不“完全依賴於他人的努力”。 驗證者正在努力最大化他們的正常運行時間並保持與網絡的連接。 乙太坊未能滿足,如果不是全部,但三分之二。 囙此ETH PoS不是一種證券。

    07/10/2022
    00
  • 加密合約訣竅:杠杆和保證金率

    最近,隨著加密貨幣領域出現劇烈、頻繁的漲跌,投資者情緒低落。 面對仍在波動的市場,許多投資者擔心市場狀況,有些人計畫嘗試合約,因為即使在熊市中他們也被稱為獲利者。 然而,投資者在第一次打開合約網頁時往往會感到困惑。 與買入/賣出等現貨交易的簡單操作不同,合約交易帶有大量新條款。 今天,我們將為合約初學者介紹兩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術語——杠杆和保證金率。 讓我們首先關注這些術語的含義。 這兩個術語在衍生品交易中都很常見。 我們通常所說的杠杆是指合約帳戶盈虧的倍數。 例如,圖片顯示每對背後的“100x”和“50x”等術語,表示給定交易對允許的最高杠杆。 由於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風險,不同交易所的交易對在杠杆方面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幾個大所上,BTCUSDT和ETHUSD的最大杠杆為100倍,而BCHUSDT和AAVEUSDT等交易對的杠杆率高達50倍。 在這裡,利率不僅僅是基於開放價值的杠杆。 相反,杠杆率=開放價值/所有資產的價值。 在合約交易中,需要一定的保證金,稱為保證金。 此外,它還涉及其他幾個概念。 例如,初始保證金是指開倉所需的最低保證金。 初始保證金=未平倉價值/杠杆。 倉位保證金表示該倉位鎖定的資產數量。 逐倉保證金下,用戶可以手動增减倉位保證金; 全倉保證金下,當持倉保證金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將使用可用餘額中的資產自動添加保證金。 加密合約訣竅:杠杆和保證金率 我們所說的保證金率是保證金與開倉價值的比率。 逐倉下:保證金率=(持倉保證金)/開倉價值 全倉下:保證金率=(可用保證金+持倉保證金)/開倉值 這是一個假設的案例: 假設BTCUSDT貨幣對現在的價格為40000 USDT,並且您認為未來BTC價格會上漲而决定做多該貨幣對,然後您從您的10000 USDT餘額中取出4000 USDT購買BTCUSDT合約10倍的杠杆。 此時,您的4000 USDT乘以10倍,這意味著現在的未平倉價值為40000 USDT。 持倉保證金為4000 USDT,剩餘的6000 USDT為您的可用保證金。 在這種情況下,杠杆= 40000/10000 = 4x 如果您採用逐倉保證金,您的初始保證金率= 4000/40000=10% 如果你使用全倉,那麼初始保證金率=(4000+6000)/40000=25% 這是保證金率和杠杆的介紹。 如果您是合約新手,我們建議設定低杠杆和高保證金率,以儘量減少強制平倉的風險。

    24/02/2022
    00
  • 什麼是OpenSea,NFT交易平臺的未來會怎樣?

    OpenSea是世界上市場上最大的NFT。 在這個Forkast解譯器中驅動開放每個人的動力。 如果你聽到很多關於不可替代的代幣(NFT)和OpenSea的討論,那麼你可能會想他們是什麼。 可能你知道CryptoKitties,第一款讓乙太網路崩潰的NFT遊戲,或者最流行的NFT合集的無聊猿遊艇俱樂部之一,大約底價0 ETH,也就是10美元。 NFT是地球不可替代的代幣,透明在區塊鏈上它們可以用數位記錄和實物資產的防改。 任何東西都可以被代幣化,從數字藝術和音樂遊戲內的資產和實物到世界資產。 作為想要保護其知識產權的藝術品的解決方案,這些數位資產已迅速普及。 根據DappRadar的數據,到2021年,NFT市場的累計交易量或為125億美元,占市場當日NFT總交易量量的近88%。 OpenSea上一些市場和我們的NFT集合是Bor Ape Club、加密朋克塗鴉。 將仔細研究OpenSea是什麼以及NFT准許。 什麼是OpenSea? OpenSea是一個類似於eBay、Etsy和Amazon的市場,除了一個用戶可以使所有類型的數位化中心化的物品都是NFT的獨特收藏品,平臺是收藏品、銷售和鑄造該平臺。 用戶能够獨立於信仰的管道直接以交易。 OpenSea數位貨幣工程師Alex Atallah和Finzer在2017年NFT Devallah推出了一系列的CryptoKitties實現,他們對真正的迷戀小猫的實現,並在NFT真正觀察到了方面的潜力。 數位貨幣平臺和內容創作者可以使用鑄造NFT,創建市場和NFT收藏,自行代他們設定費用,並創建拍賣以出售。 OpenSea的工作原理 OpenSea的市場上的交易是可以實現智慧交易的控制,這意味著沒有方平臺上的交易。 相反,是通過保證公平交易來促進的。, 賣方獲得這些報酬),或者根本不發生。 被稱為原子事務。 儘管OpenSea會從科技上講到一個點,囙此在雙方之間進行交易。 儘管如此,平臺交易仍沒有在市場中以2.5%的價格與每個市場的競爭者達成交易。 OpenSea架構協定是由Wyvern的一組智慧協定平臺,提供了該鏈的跨鏈,提供乙太坊的數位化交易和交易平臺。 支持。 優勢 創意者的主要優勢之一是他們可以使用Opensea基於Polygon的無氣體免費製造NFT。 選擇無氣體市場創意者不必在乙太坊上進行交易,也稱為優勢支付費用。, NFT的原始創建者可以安排為每一次銷售市場的代幣永久收取專利權使用費。 買家可以輕鬆瀏覽NFT收藏,按、狀態、區塊鏈價格和各個代幣的稀有度進行過濾。 根據拍賣的類型,買家可以出價、出價選擇立即購買或支付NFT的要價。 買家還可以購買NFT,包括它被誰買了多少次、歷史的它,以及它的 OpenSea支持十多種<加密錢包,其中MetaMask和Coinbase Wallet。 弱點 OpenSea的主要擁護者之一是,由於它使用了這個乙太坊區塊鏈,囙此在堵高峰期會可能產生高昂的汽油費。 OpenSea實際上是乙太坊網絡上最大的石油擁護者。 OpenSea新增了一個跨鏈的支持,並創建了一個跨鏈的支持,並以更多的管道解决了這個問題,並通過這個社區為乙太坊和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海上的狀態跟踪器,網站和API還經常以下降的管道運行。 海面運行正常運行問題,以及API持續運行時間延遲。 針對這些問題的發佈月度報告,該公司過去一個月報告了哪些問題,並正在開始解决這些問題以及正在採取的行動。 客戶因為交易而使用OpenSea而蒙受損失,他們在2021年9月,OpenSea的產品負責人被曝光在NFT的主頁幕內資訊。 這位後來在加密平臺上使用NFT的秘密向NFT滴滴。 OpenSea很快在公開發佈後表示,並在博文公開表示“我們如何支持現有的影響力的建議”。 2022年1月,用戶注意到OpenSea盜竊332 ETH,在攻擊事件發生時價值約800000美元。 OpenSea表示,它直接聯系了Sea的客戶並為他們報帳,但表示問題是區塊鏈的根本客戶如何處理他們的問題,並及時通知所有漏洞。 區塊鏈相關科技開始圍繞其社區發展,OpenSea也不例外。 有時社區會經歷讓平臺動盪,就像在2021年12月OpenSea市場那樣。 NFT在首席財務官計畫公司上市後繼續本次通過候選人公開投票。 在這個代幣計畫內競選出的用戶在社區內該款。, 我們會尋求讓社區參與進來。” 其他NFT市場 幣安NFT於2021年6月在NFT市場平臺成立,是在《幣安智能鏈》中的一個,不收取費用。 Crypto. com NFT於2021年3月在Crypto. com月上推出。 該平臺已與阿斯頓馬丁和UFC等流行合作。 Crypto. com NFT不收取市場費用。 看起來將標榜自己為“社區優先”的NFT市場首次衝擊202年1月,第2次以市場為首的鬼市,在市場上首發了當時的吸血,外海的主導地位。 建立在乙太坊的市場上推出後一周內的該平臺對NFT的銷售收入基本超過10美元。 Nifty Gateway是Gemini擁有的第一個基於美元的中心化NFT市場。 該市場2018年推出,並於2019年被Winklevoss雙胞胎收購。 該平臺收取5%的市場費用。 Rarible是一個擁有NFT的,具有與OpenSea的功能,同樣在乙太坊網絡上建立市場——支持Flow和Tezos的多鏈該平臺於2020年初推出。 Rarible擁有超過160多個社區,並收取2.5%的市場費用。 Solanat的基於索拉納第一個最大區塊鏈的NFT的,也是通過其去推廣的。 Solanat於2021年7月向市場推銷3%的精品和創作市場,收取費用。 SuperRare是一家市場上的一家乙太坊的NFT,於218年4月推出。 SuperRare是一個數字藝術的市場,收取15%的費用。 OpenSea的未來會怎樣? 2022 1月1月由ParaSea完成了和Coatue領的3億美元C輪融資,儘管平臺投升至133億美元。 布賴恩·羅伯茨(Brian Roberts)擔任該公司的首任財務官,領導該公司的公開募捐,支持了7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類似的可能會在短期內奪取OpenSea的市場份額,但其巨大的市場交易機會的例子OpenSea的交易量在2021年增長了646美元,超過了140美元。 2021年整個NFT市場交易量達到250美元,OpenSea的交易量占56%。 NFT在2022年將350億美元,到2025年將超過200億美元。 其市場規模優勢,OpenSea可以預見的未來仍然是一流的NFT。

    13/02/2022
    00
  • Fil幣挖礦中的存儲礦工是幹嘛的?

    今天聊聊fil網絡中的存儲礦工,具體的職能,對於網絡的貢獻,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 第一,覈心與基礎 其實整個filecoin網絡中,存儲礦工就是覈心。 比如1 7年~1 9年這個階段,其實機器的效能要求是改過好幾次的。 剛開始主要是存儲,後來發現還要用到大量的計算。 經過反復的試錯,形成了現在這麼一套有工作機,有運算機,還有存儲機整套的配寘。 這就是所謂的集羣挖礦。 同時通過不斷計算提交複製證明與時空證明,驗證fil的共識機制是否安全,目前看來,運行還是穩定的。 總之,存儲礦工們就是整個網絡的基礎,驗證這一條區塊鏈能不能用,也沉澱了大量的數據。 有了這第一步,後面才有可能。 第二,主要職責 存儲礦工幹那些活? 怎樣才能獲得收益? 大概是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抵押代幣。 首先要像fil網絡上抵押一定的fil。 這樣你才能有存儲的資格。 為了保持網絡的穩定,不要隨意下線,驗證後面的複製證明與存儲證明。 二是搶單幹活。 存儲礦工主要是獲取訂單,並且把它存入網絡,以此獲取相應的獎勵。 注意,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現時階段,礦工是自產自銷。 這時候還沒人用,礦工們自己提供數據。 未來會發展出市場定價的機制,你需要存哪些數據,數據存多長時間,有多高的質量? 都會有不同的市場定價。 三是提交證明向網絡驗證。 這個已經說了很多次了,每存一部分的數據,就以扇區為組織提交複製證明,然後放到區塊鏈網絡上,其他的礦工幫你一起驗證。 提交的證明越多,代表你存的數據越多,獲得的獎勵也就越多。 有網友看過區塊鏈瀏覽器,問我說所謂的幸運值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一下,由於共識機制决定了下一個區塊出在哪個節點上是不確定的,而且我們以前解讀過,fil有可能同時出好幾個區塊,所以有可能有一個時間段收益率非常高,有的時間段就沒有收益。 但是時間再拉長的話,如果網絡足够穩定,你的算力和存儲能力與收益是成正比的。 收益會有一個平均值回歸的過程。 四是提交時空證明,也就是說你要一直線上,不停的發證明,24小時一個輪回保證數據一直線上,這個講的也比較多了。 第三,委託與陞級 我們之前聊過,由於filecoin網絡中對於機器硬體的要求比較高,普通的家用電腦很難滿足要求,這就發展出了一級委託商、服務商的市場。 所以才有你去買算力,買礦機,買質押幣這些事情。 有人說這就很容易被割韭菜,確實是這個樣子的,我們之前也分析過,這中間肯定會有跑路的,肯定會有騙子出現。 有人人說這與去中心化的存儲是相悖的,因為參與的門檻太高了。 我的看法是,在項目發展初期,的確有這樣的擔憂。 但另一個事實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規模效應顯現,機器的成本越來越低,價錢越來越便宜。 當然有的時候隨著幣價波動,機器也會有一定的波動。 但是如果你依靠成本加成定價的話,他基本上還是在降價。 未來隨著網絡的不斷陞級,規模的不斷擴大,邏輯上這個價值格會平穩下降。 還有就是,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反覆運算。 在未來,也許我們自己也可以通過智慧合約向網絡提交我們的數據,接收訂單,用市場化的管道定價數據。 filecoin的最終遠景,就是可以把我們自己的硬碟貢獻出來,全世界的人都能參與,互聯網變成一個大電腦,所有存儲空間變成一個大硬碟。 這個牛確實吹的足够大。 所以多給他一點時間,大家有點兒耐心。 有人表示,如果胡安跑了怎麼辦? 其實區塊鏈就是有這個好處,胡安其實只貢獻了一套軟件,開源項目,即使它跑了,這一套規矩還在,去中心化,別的團隊如果有足够野心,足够的能力,也可以接著做。

    14/02/2022
    00
  • 詳解加密貨幣挖礦是什麼?

    摘要 加密貨幣挖礦是一個驗證區塊鏈交易的過程,也是創建加密貨幣新幣的過程。 礦工需要大量計算資源,這也保障了區塊鏈網絡的安全。 誠實成功的礦工能够賺取新創建的加密貨幣和交易手續費獎勵。 導語 挖礦是驗證用戶間加密貨幣交易並將其添加到區塊鏈公共帳本的過程。 挖礦工作也負責將新幣引入現有流通供應量中。 挖礦是允許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分佈式帳本使用的關鍵因素。 所有交易均記錄在點對點網絡中,無需中央機构介入。 本文將探討比特幣網絡中的挖礦過程,但是對於採用相同挖礦機制的山寨幣而言,挖礦過程也是類似的。 挖礦的工作原理 新的區塊鏈交易達成後,會被發送到礦池中,我們稱之為記憶體池。 礦工的工作是驗證這些待處理交易的有效性,並將其綜合成區塊。 您可以把區塊看作區塊鏈帳本的頁面,其中記錄了若干交易(以及其他數據)。 具體來說,挖礦節點負責從記憶體池中收集未經確認的交易,並綜合成候選區塊。 隨後,礦工嘗試將該候選區塊轉化為有效確認的區塊。 但他們需要能够解答複雜的數學問題。 這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但每個成功挖出的區塊都會給礦工發放一個區塊獎勵,包括新創建的加密貨幣和交易手續費。 下麵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挖礦過程。 第1步-雜湊運算交易 要想挖取區塊,第1步需從記憶體池中通過雜湊函數逐個操作待處理交易並提交。 我們每次通過雜湊函數提交一份數據,就會生成一個固定長度的輸出,稱為雜湊。 在挖礦過程中,每筆交易的雜湊值由一串數位和字母組成,作為識別字使用。 交易雜湊值代表該交易中包含的所有資訊。 除了對每筆交易進行雜湊處理和單列外,礦工還添加了自定義交易,可向自己發送區塊獎勵。 這筆交易稱為Coinbase交易,能够創建新幣。 多數情况下,Coinbase交易是第一個記錄在新區塊中的交易,隨後是它們想要驗證的待處理交易。 第2步-創建默克爾樹 每筆交易經過雜湊處理後,這些雜湊綜合成一種稱作默克爾樹的結構。 默克爾樹也稱作雜湊樹,通過將交易雜湊整合成對,然後對其進行雜湊處理。 將新的雜湊輸出綜合成對,再次進行雜湊處理,整個過程不斷重複,直到創建一個單一雜湊。 最後一個雜湊也稱作根雜湊(或默克爾根),基本代表以前所有用於生成根雜湊的雜湊。 第3步-找到有效區塊頭(區塊雜湊值) 區塊頭作為每個獨立區塊的識別字,代表每個區塊擁有專屬雜湊值。 創建新區塊時,礦工將前一個區塊的雜湊與候選區塊的根哈希結合,生成新的區塊雜湊。 除這兩個元素外,他們還需要添加一個稱作nonce的隨機數值。 囙此,當礦工嘗試驗證他們的候選區塊時,需要將根雜湊、以前的區塊雜湊及隨機數值結合,並通過雜湊函數提交。 其目標是為了創建一個被認為有效的雜湊。 根哈希與前一個區塊的雜湊不能更改,囙此礦工需要對隨機數值進行多次更改,直到找到有效雜湊。 輸出(區塊雜湊值)必須小於協定確定的某個目標值,才能被認為是有效的。 在比特幣挖礦中,區塊雜湊值的前幾比特必須是零。 這就是我們所稱的挖礦難度。 第4步-傳播挖出的區塊 如我們所見,礦工需要使用不同的隨機數值反復對區塊頭進行雜湊處理。 他們不斷重複這項工作,直到找到有效區塊雜湊值。 找到的礦工就會將他的區塊傳播到網絡。 所有其他節點將檢查該區塊及其雜湊值是否有效,如有效,則將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副本中。 在這一點上,候選區塊會變成已確認區塊,所有礦工轉而去挖下一個區塊。 無法及時找到有效雜湊的礦工會丟棄他們的候選區塊,然後繼續投入挖礦。 挖礦難度調整 挖礦難度由協定定期調整,確保新區塊創建的速率保持不變。 這就是新幣發行穩定且可預測的原因。 難度調整與投入網絡的算力(雜湊率)成比例。 囙此,每當有新礦工加入網絡,競爭就會加劇,雜湊運算難度也會提升,平均區塊時間無法减少。 相反,如果許多礦工决定離開網絡,雜湊運算難度就會降低,挖掘新區塊的難度也會降低。 這種調整能够讓區塊時間不受網絡雜湊算力的影響,始終保持不變。 如果同時挖出來兩個區塊怎麼辦? 有時兩個礦工同時傳播一個有效區塊,網絡最終會出現兩個相互競爭的區塊。 礦工會在先收到的區塊基礎上開始挖掘下一個區塊。 這導致網絡暫時分為兩種不同版本的區塊鏈。 這些區塊間的競爭會持續到礦工在任意一個區塊基礎上挖出新區塊為止。 最先挖出新區塊的那個區塊將被視為贏家。 被放弃的區塊稱為孤塊或陳腐區塊,所有選擇這一區塊的礦工會轉到獲勝區塊所在的鏈上繼續挖礦。 所有加密貨幣都可以挖掘嗎? 比特幣是所有可供挖掘的加密貨幣中最熱門、最完善的,但並不是所有加密貨幣都可以挖掘。 比特幣挖礦依據一種稱作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算灋。 工作量證明(PoW) 工作量證明(PoW)是由中本聰創建的傳統區塊共識機制。 這個概念首次出現在2008年發佈的比特幣白皮書中。 簡而言之,工作量證明决定了區塊鏈網絡如何在沒有協力廠商中間機构的情况下在所有分佈式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 它需要大量的算力才能達成共識,並以此來封锁惡意行為。 如我們所見,在工作量證明網絡中,交易由礦工驗證。 為了獲得開採下一個區塊的權利,礦工使用專門的挖礦硬體解决複雜的加密難題來參與競爭。 首位成功找到有效解決方案的礦工可以將他們的交易區塊傳播到區塊鏈中,賺取區塊獎勵。 不同區塊鏈中區塊獎勵的加密貨幣數量有所不同。 例如,截至2021年12月,礦工從比特幣區塊鏈中可賺取6.25枚比特幣區塊獎勵。 根據减半機制,區塊獎勵中的比特幣數量每21萬個區塊减少一半(約每4年一次)。 不同的加密貨幣挖掘方法 挖掘加密貨幣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的。 隨著新硬體和共識算灋不斷湧現,設備和流程也在優化。 礦工通常使用專門的計算裝置來解决複雜的加密方程式。 我們以最常見的幾種挖礦方法為例。 中央處理器(CPU)挖礦 中央處理器(CPU)挖礦是指使用電腦的CPU來執行工作量證明所需的雜湊函數。 在比特幣早期階段,挖礦的成本和門檻很低。 挖礦難題可以由普通CPU處理,囙此任何人都可以嘗試挖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挖礦,網絡的雜湊率也在新增,挖礦獲利變得越來越困難。 此外,隨著算力更强的專業挖礦硬體崛起,CPU挖礦幾近成為歷史。 如今CPU挖礦不再可行,因為礦工都使用專門的硬體。 圖形處理器(GPU)挖礦…

    29/01/2022
    00
  • 加密貨幣市場面臨的複雜經濟環境下的簡單分析

    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暴跌,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大量投資者紛紛看衰後市,甚至對加密市場產生失望,PlanB的模型被人所質疑,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之前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討論web3. 0,討論DAO、GameFi、元宇宙等幣圈新興概念,唯獨對幣價分析較少,今天我們花點時間來簡單對現時市場進行分析,也歡迎大家過來留言討論。 市場概況 利空因素分析 現時的市場是什麼樣的是我們首要關注的話題,影響市場變化的因素很多人也比較清楚,分別為: 1、疫情,疫情影響經濟,局部疫情的爆發會使得市場下跌,最直觀的就是人們要生活,必然需要賣掉資產換取法幣以維持最低的生活,甚至疫情也會引起物價的上漲,法幣的貶值,人們需要獲取最基本的物資,畢竟在生命之前,任何東西從理論上都是可以拋弃的。 2、美國加息,加息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美元必然要回流至美國,從而導致世界的美元現金流收縮,企業為歸還美元債而賣出資產,資產價格下跌,同時加息也意味著過去大水漫灌的的結束,囙此資產價格下跌。 3、個別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比如土耳其貨幣的匯率暴跌,某大型房地產公司的雷,類似的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但不代表不存在。 4、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春節前資金的緊缺,和西方國家不一樣,東亞地區比如中國以及鄰國地區還是保留了濃厚的農曆春節習俗,大量資金需要在年關結清,而對於現代化企業來說,西曆12月底企業資金必然要回歸, 從而導致很多時候12月和1月市場普遍處於不景氣的情况下,往年皆是如此,最直接的就是很多人說的加密貨幣“春難”。 5、美國更多公司和投資機構入主加密貨幣,華爾街風險資金入主投資加密貨幣,他們並沒有信仰,甚至有的投資加密貨幣存在一定的投機行為,當股票市場價格下跌或其他突發性風險發生時,機構投資者會優先拋售加密貨幣(加密貨幣7*24小時隨時可以交易), 囙此導致加密貨幣面臨較大的承壓。 6、加密貨幣投資牛市時間持續較長,本輪牛市從2020年5月份DeFi的火爆開始,知道21年11月份,牛市持續時間歷時一年半左右,在時間上和17年那次牛市經歷的時間長度接近,引起一些人心理上“提前逃頂”。 利多因素分析 接下來對於加密貨幣的利多因素我們也進行總結: 1、美國率先加息,但是全球部分其他國家普遍在放水以應對美元加息(一部分是疫情因素,企業未恢復正常生產),囙此會導致各國法幣相對美元的貶值,土耳其里拉暴跌某種條件下促使一些富裕人群有資產保值的需求, 甚至會促使他們將自己的法幣兌換為加密貨幣,以應對這些國家對自身外匯的管制。 2、比特幣的稀缺性和通脹率,從長期來看,比特幣雖然數量恒定,但是我們著重當下,比特幣還是有一定的通脹率的,現時比特幣的通脹率不到2%,低於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存款,囙此比特幣相對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稀缺性的。 3、區塊鏈科技的快速發展,區塊鏈科技現時已經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新技術比如跨鏈的提出使得擴容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另外乙太坊2.0也快速發展,web3. 0、元宇宙、GameFi等結合使得區塊鏈能够在多種場景中得到應用。 4、薩爾瓦多將比特幣作為法幣,促使比特幣大規模應用,這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裏促使其他主權國家產生fomo效應(我們的推測,現時暫未實現),根據强者恒强的理論,比特幣很有可能會達成這一里程碑。 5、加密貨幣在各種經濟活動中已經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頂級公司和互聯網企業都無法繞開比特幣所產生的影響,這也會導致未來幾年裏這些企業會選擇支持加密貨幣。 從總體上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短期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可能會出現下跌行情,甚至導致一些前期追高投資者的虧損,但是從長期來看,加密市場是下一個互聯網,而我們現在的時間段應該是在互聯網90年代之前。 接下來的思考——是否會出現加密泡沫破裂 其實筆者對於加密貨幣是否存在大泡沫破裂的猜想最早源於21年7月份,當時市場剛從五六月份的大跌下恢復過來,後來8月份和幾名知名的業內大佬進行討論的時候提了出來。 筆者個人的觀點是加密貨幣會在某一個時間點存在一次非常大的泡沫破裂情况,這種類似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裂,未來出現的泡沫破裂可能會導致大部分加密為主的公司和項目團隊倒閉,但是也會囙此而誕生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團隊和項目出來, 從而完成加密貨幣行業的涅盤。 理由比較簡單,我們可以看到加密貨幣和互聯網發展的路徑是非常像的,在早期也得到了市場大量投資者的關注,而且也誕生了很多新技術和新企業,資本也紛紛向此方向彙集,囙此沒理由加密市場不出現大量泡沫的破裂。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在18-20年經歷的是一個加密貨幣暖冬熊市,幣價的下跌沒有之前那麼激烈,市場的洗牌不是很徹底,囙此市場投資機構會在後期的熊市裏可能保持較為強勁的投資,從而延長慢牛的產生。 而慢牛的產生也意味著在某個臨界點將會出現突發暴跌從而導致的快熊,作為市場修正的結果,必然會迎來行業非常大的洗牌。 洗牌之後的加密市場則會像2000年後的互聯網一樣,迎來再次發展的時機,並為更多人帶來上車的機遇。 當然這部分現時也是筆者個人的一家之言,未來是否出現或者什麼時候出現這種泡沫破裂都是未知數,要想泡沫大破裂,前提必然是先要有一個大的泡沫,很顯然從目前來看,如果現在就是牛市的結束和熊市的開始,那麼未來幾年這種泡沫出現的時機還不够成熟。

    09/01/2022
    00
  • 詳解去中心化交易上漲的原理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下恒定乘積公式 他有什麼好處? 好的,我們一步一步的來,首先我先給大家解釋幾個名詞,以及一些基本的科普,這樣便於大家之後的理解 第一:DEFI中的流動性挖礦的原理 流動性挖礦即LP挖礦,也常叫二池,收益比一池單幣高很多,但同時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 因提供流動性需要將兩種代幣質押到LP池子,如果兩個代幣的價格發生波動,根據恒定乘積公式X*Y=K,質押的代幣數量會發生變化,按U本位計價在比價波動前後,會承擔額外的損失,這部分額外損失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常損失。 現時DeFi的流動性挖礦,主要是發生在乙太坊區塊鏈上的產品,它通過為乙太坊上DeFi產品提供流動性獲得收益。 簡單來說,存入某些代幣資產即可進行挖礦,之所以稱為挖礦,也是沿用了比特幣挖礦的行業說法。 在Compound上進行流動性挖礦,主要是在上面進行存入代幣或借出代幣等操作,從而獲得COMP治理代幣的獎勵。 而COMP代幣代表了Compound協定的治理權。 COMP持有人可以投票决定Compound協定的發展方向。 如果Compound業務有價值,那麼COMP就有天然的治理價值。 為了給大家更清楚的講解這個公式 以下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BTC / USDT池子來舉例 原先的池子中BTC的數量對比USDT數量的價值為1比1持平。 根據恒定乘積協定,公式為X*Y=K 假設我們作為流動性提供者向BTC / USDT池子提供流動性。 假設此時一個BTC=100 USDT 假設現在池子當中有100個BTC,和10000個usdt 現在可以得到K的值為:BTC *USDT=1000000 此時BTC和USDT的價值形成一個1:1的LP TOKEN 無論BTC和USDT的數量如何變化,這裡K的值100 0000為恒定不變的 假設,有人從池子中兌換走了一枚BTC,池子中BTC的數量會减少1枚,而usdt則會新增100枚 現在的池子中BTC/USDT的數量為99個BTC和個10100個USDT 因為要維持K值的恒定不變,原先100個BTC*10000個USDT=1000000 現在為99個BTC*10100個USDT=1000000 USDT的底池變多,BTC的底池就會變少,平分到每一枚BTC的usdt數量也就會越多。 同理,因為兩邊的價值是相等的,所以BTC的數量越少,價值也就會越高。

    08/04/2022
    00
  • 元宇宙發展簡史及在加密貨幣中的作用

    “元宇宙”一詞描述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交的集體虛擬空間。 多年來,這個概念一直飽受科幻小說愛好者的關注。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最近“元宇宙”有了成為現實的迹象。 區塊鏈科技在元宇宙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為創建去中心化的安全平臺提供了基礎設施。 簡介 “元宇宙”一詞最早出現在90年代初的科幻小說中。 此後的幾年裏,區塊鏈科技的不斷創新使元宇宙的概念發生了變化。 作為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潜在數位平臺,元宇宙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區塊鏈科技和加密貨幣的興起也對元宇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宇宙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紛紛使用區塊鏈科技和加密貨幣科技創建去中心化的沉浸式虛擬世界。 本文將介紹元宇宙簡史,並探討加密貨幣在其演變中的作用。 元宇宙的定義 元宇宙的定義仍未完全確定。 但普遍認為元宇宙是一個連接數字世界和現實生活的虛擬空間。 也有人稱元宇宙是互聯網的進化體,讓用戶可以互動,享受沉浸式線上體驗。 之所以很難定義元宇宙,是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遠遠超過單一產品、服務或項目。 相反,元宇宙融合了不同的科技,如互聯網、增強現實(AR)、虛擬實境(VR)、人工智慧(AI)、三維重建和物聯網(IoT)。 在“元宇宙”一詞起源的科幻小說中,將元宇宙描繪成一個高度沉浸和互動的虛擬世界。 今天,區塊鏈科技和加密貨幣正在採取可操作的步驟使這個概念成為現實。 Web3的出現表明元宇宙不僅僅局限於科幻世界,也可能是已經存在的東西。 Web3生態系統激勵開發者建立類似於元宇宙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如邊玩邊賺(P2E)遊戲。 像《Axie Infinity》、《The Sandbox》和《Decentraland》這類遊戲已經引入了元宇宙的概念,將玩家的現實生活與網路世界聯系起來。 元宇宙簡史 思想的改變以及科技的進步使我們更接近現時所理解的元宇宙概念。 從視覺的概念到比特幣和乙太坊的創建,再到Facebook的品牌重塑——元宇宙有了深厚的基礎。 1838年 如前所述,元宇宙可能會利用VR科技讓玩家沉浸在數字世界中。 VR科技可以追溯到1838年,科學家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爵士首次闡述了“雙目視覺”的概念,並構建了一個單一的3D影像。 這項研究促使他創造了立體鏡,從而使人可以從兩張略有不同的二維照片中觀察到立體的立體效果,這一原理至今仍用於一些簡易的VR產品。 1935年 美國科幻作家斯坦利·溫鮑姆(Stanley.Weinbaum)在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中向讀者介紹了虛擬實境的可能性。 該書的主角使用一副類比人類所有感官的眼鏡,使自己沉浸在一個看似真實的虛構世界裏。 1938年 人們常說,法國詩人和劇家安托南·阿爾托(Antonin Artaud)是第一個使用“虛擬實境”(“la réalitévirtuelle”)一詞的人。 他在散文集《殘酷戲劇——戲劇及重影》中寫到劇院如何將人物、物體和影像搬上舞臺,創造出另一個世界。 1962年 美國電影製片人莫頓·海利格(Morton Heilig)製作出多通道模擬體驗系統原型機。 這臺機器被命名為“森索拉瑪模擬器”,由震動座椅、身歷聲音響、大型顯示器等組成,使用戶沉浸在不同的感官環境中。 儘管森索拉瑪模擬器從未超過原型機,但它展示了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可能性。 1984年 虛擬實境先驅傑倫·拉尼爾(Jaron Lanier)和托馬斯·G·齊默曼(Thomas G. Zimmerman)成立了VPL研究公司,這是最早開發和銷售VR頭盔和資料手套(或有線手套)等VR產品的公司之一。 1989年 英國電腦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時,寫下了萬維網的第一個提案。 創建萬維網的最初目的是為大學和機构在全球共亯資訊。 1992年 元宇宙首次出現在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中。 斯蒂芬森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未來世界,允許人們利用數位化身逃往另一個更好的現實世界。 1993年 電腦科學家Moni Naor和Cynthia Dwork發明了工作證明(PoW)概念,以防止服務濫用,如拒絕服務攻擊和網絡垃圾郵件。 PoW要求服務請求者提供電腦處理時間等工作量證明,遏制了不必要的網絡行為。 2003年 林登實驗室推出了多媒體平臺《第二人生》。 雖然《第二人生》不是完全沉浸式的平臺(不涉及眼鏡或手套),但用戶可以連接到共亯的虛擬空間,用電腦進行探索、互動和創作。 《第二人生》並不是一個遊戲,更像是一個線上聚會場所,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創造一個新的數位化場景。 2006年 Roblox Corporation發佈了多人遊戲平臺Roblox。 用戶也可以開發自己的遊戲,並供他人暢玩。 雖然用戶可以免費玩Roblox,但在Roblox的內部商店中,玩家需用虛擬貨幣Robux進行交易。 2007年 穀歌發佈了街景地圖,作為現有地圖產品的補充。 街景地圖使人們能够通過地圖瀏覽現實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他們的移動設備或電腦上查看現實生活中的街道。 2009年 2008年,中本聰宣佈了第一個去中心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比特幣。 2009年,他挖到了第一批BTC。 2012年 2012年,企業家帕爾默·洛基(Palmer Luckey)推出了Oculus頭盔,成為架設於現實世界和3D虛擬世界之間的橋樑,讓用戶在那裡工作、社交和享受娛樂。 2014年,Facebook收購了Oculus,打算推廣該科技。 2014年 凱文·麥考伊(Kevin McCoy)和阿尼爾·達什(Anil Dash)鑄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非同質化代幣(NFT)——一幅名為《量子(Quantum)》的螢光八邊形脈衝影像。 因為《量子(Quantum)》是在Namecoin區塊鏈創作的,所以它不能稱之為NFT,而是一種“貨幣化圖形”的概念。 2015年 2013年,Vitalik Buterin在一篇名為《以太坊:終極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平臺》博客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乙太坊”的概念。…

    11/01/2023
    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