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投資是窮人最後跨越階層的翻身機會?

非常認可,加密貨幣投資能跑贏市面上所有理財投資,如果用5年時間,堅持定投加密貨幣,廣散網,不撈魚,5年至少百倍收益,這是任何行業投資很難達到的高度。 不要不信。 你所知道的和你所瞭解的,是別人想讓你知道想讓你瞭解的,腦洞認知真的很重要。

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很難。

任何交易都是考驗人性的。

其實很多人並不懂什麼是加密貨幣,不懂每種貨幣到底有何意義,對區塊鏈也是更加陌生。 吸引大家的無非是好無限制的漲跌,一天吃撐,一天餓死,如此而已!

加密貨幣投資是窮人最後跨越階層的翻身機會

這方面來講,加密貨幣和股票或者其他投資產品而言,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唯一的區別就是把股票市場需要一年甚至裡面的漲跌幅濃縮到了一個月、一周甚至更多的週期。

所以我們很少聽說百倍股,但是百倍幣卻比比皆是。

如此多的百倍幣,跟撿錢無異,不是絕對的賺錢效應嗎?

可是,一天能漲50個點,也意味著一天能跌50個點,如何保證每次交易都是順著自己的意願,很顯然,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有人提倡價值投資,選個幣拿個三年,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關鍵是能够拿的住。 嘴巴裏講起來很容易,真正到了市場,10塊的幣漲到100,或者跌到2塊,各種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複雜無比的心態。 就好比比特幣,一說就是漲了幾萬倍,但是真正從最開始一直拿到現在的人不買不賣,有幾個? 我是做不到,我也不相信誰可以做到,除非真的是忘記了,或者把密碼之類的弄丟了。 普通人家的錢,可不是什麼閒錢,都是賺個兩倍,就燒高香退場了,智慧!

合約、杠杆、賣房賣車來投資的,那更加免談,心理壓力更是大得不得了,賺點錢估計看病都不够。

普通人來講,操作的好,運氣不太差的話,可以賺錢,但是想一下從普通人身份進入到上流社會,不可能。 為什麼是普通人嘛? 不就是因為心態、觀念各種因素的結合嘛,這些都是人性嘛。

也沒必要把希望寄託在運氣上,那只是一時的,不可能每次都能眷顧你。

Author:BticoinKOL,Source:https://bitcoinkol.com/archives/1185

Like (1)
Previous 06/02/2022 2:16 pm
Next 10/02/2022 1:31 pm

Related Articles

  • 為什麼NEAR幣值得關注?Aurora和trisolaris值得使用

    近階段行情隨著BTC40000附近止跌,整體進入了無聊的震盪期,偶有隔壁NFT市場名人效應,不過來的快去得更快,已經歷一輪牛熊,其他大多數幣種都在底部徘徊,但也偶有幾個靚仔卻在逆勢新高,NEAR就是其中之一,近7日漲幅近30%,前50市值中排名第一。 說起NEAR,可能大家並不太熟悉,NEAR是一個開放網絡的科技架構、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是採用POS共識機制的Layer 1公鏈,和乙太坊一個概念。 NEAR不像其他公鏈那麼生澀難懂,儘量做到平易近人,通過底層的可擴展性,中間層的優化,應用層的成熟工具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簡潔、良好的使用體驗。什麼是NEAR幣?中有對NEAR幣價格及其前景有很好的介紹。 更直截了當的描述是一拖再拖的乙太坊2.0該有的模樣POS+高TPS+低Gas,它都有,同時,NEAR在跨鏈方面非常有針對性,借助彩虹橋(Rainbow Bridge)實現與乙太坊的互操作性,支持EVM(乙太坊虛擬機器)及其周邊全套工具。 在這樣的科技支撐下,任何用戶、APP、開發者都能無需許可地在乙太坊和NEAR之間完成從資產到體驗的轉移。 乙太坊2.0最重要的科技——分片,而NEAR有個江湖外號,“分片之王”。 什麼是分片? 乙太坊網絡、比特幣網絡,無論有多少節點運行,都是同一個帳本,都計算同樣的東西,隨著帳本的變大,網絡負荷壓力越來越大,怎麼解决? 類比到傳統網絡,現有的網絡、服務器,是如何解决? 互聯網協定遇到數据包比連結最大傳輸單元大時,將其分解為很多的足够小片段,以便傳輸,這就是分片。 但在區塊鏈網絡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交易是不可逆的,它不能像傳統互聯網把數據分片到其他地方,可以隨時讀取。 在區塊鏈上下一筆交易一定要根據上一筆交易的狀態進行,這就要考慮到跨分片交易的概念。 跨分片交易用乙太坊2.0和波卡的信標鏈的做法來說,所有交易都需要信標鏈來協調。 這個設計本身沒問題,但整個系統的能力會局限在信標鏈的擴容能力上,同時所有跨分片交易都需要信標鏈協調,跨分片交易的確認時間就會很長。 為什麼波卡會放在這裡呢? 一直覺得波卡的平行鏈本質上就是分片,可以說波卡的設計其實是一種極致的分片,最極致的時候,片就變成了鏈,也就是所謂的平行鏈,所以,波卡和乙太坊,包括其他分片協定都是通過信標鏈來協調分片之間的溝通。 NEAR分片的方法則從系統架構上就是更簡單的設計,並沒有通過信標鏈去協調擴容,是在每個區塊內部分片,並把每個分片分成不同的段,能够很好滿足需求也不需要跨分片交易近10秒的確認時間。 NEAR的分片只有一條鏈,不像波卡和乙太坊會有多個鏈通過一個信標鏈來協調。 從效能來說,NEAR的擴容優勢是每個分片能够達到乙太坊1.0 50倍的擴容能力,如果不是特別複雜的智慧合約,大概一個分片可以實現1000多筆交易每秒,而且沒有經過優化,如果8個分片的話就是8000筆交易每秒。 另外分片本身是沒有上限的,可以實現動態再分片,隨著網絡交易數量新增,NEAR鏈上分片的數量也可以新增。 當網絡交易數據减少,分片總的數量也會减少,不會出現資源的浪費。 隨著使用的新增,NEAR會變得更加去中心化。 因為每個分片都有100個運營節點的席位,十個分片就是1000個。 信標鏈的管道容易把整個系統卡在信標鏈上,信標鏈會成為系統的瓶頸,從安全角度看,信標鏈也不允許出現任何問題。 綜上,乙太坊2.0的分片設計是基礎且務實的,而波卡整體的設計架構和願景則是比較宏大的,回到NEAR,分片設計可稱之為優雅,設計更加輕便,思路會更開放。 說完科技方案,再聊聊應用方案,怎麼樣才能讓沒人用的公鏈用起來? 之前很多公鏈速度也起來了,效能也起來了,安全性也還可以,也有很多節點,但就是沒人用。 鏈之間交互操作問題尤為重要,特別是現時與乙太坊的互操作性,畢竟乙太坊的生態已經不能用宏大來局限了,但乙太Layer1的高額gas費讓操作捉襟見肘,也是囙此有了Layer2的發展,回到NEAR,NEAR正在經歷幾個里程碑: 1、彩虹橋(Rainbow Bridge),彩虹橋做到的是資產的跨鏈。 無論是ERC20還是NFT,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橋,從一邊接到另一邊。 相當於財產上的互通,背後的理念不是通過單簽或多簽的形式,而是通過智慧合約完成。 在乙太坊上有個輕用戶端,在NEAR上也有一個輕用戶端,再通過傳播層把互相的狀態記錄下來,達成財產的安全互操作性。 並且,NEAR彩虹橋跨鏈的不只是乙太坊,這只是第一步,光有財產不够,Defi很重要的概念是可組合性。 2、支持EVM(乙太坊虛擬機器),即合約可以跨鏈調用。 比如Balancer和NEAR合作,就改兩個埠就可以在NEAR上跑起來。 21年5月,NEAR發佈EVM方案Aurora,提供乙太坊L2的使用體驗,Aurora和乙太坊1.0是完全相容的,其中既包括使用ETH支付的基礎費用又包括智慧合約的即開即用,和現有錢包和其他工具交互操作的特性。 3、周邊工具的支持。 這是NEAR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到不僅支持EVM,周邊工具都支持,是一個在NEAR上的乙太坊的應用,或者NEAR上的EVM的應用。 協力廠商錢包比如IMtoken不需要任何協力廠商對接,直接就可以支持。 不僅用戶層面,在開發層面也可以直接操作。 這相當於NEAR和乙太坊真正的互操作性真正打開。 到目前為止,所有公鏈都會面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鏈上要有穩定幣、借貸協定、去中心化交易所,有了可組合性之後才能更好的開發出其他應用,如果NEAR自己一點點做,可能需要幾年時間,但通過彩虹橋,通過對EVM的支持,可以直接拿來就用。 用戶其實依然可以把資產放在乙太坊上,因為乙太坊更安全,資產層在乙太坊,計算層拿到NEAR來,可想成是個Layer2的應用概念。 如果乙太坊上只是資產,使用頻率會下降,如果一直下降,NEAR就有機會超越它,但乙太坊不可能只做資產,這個相互之間是可以平衡的,乙太坊不努力,NEAR就會過來把乙太坊的用戶、資源和資金吸過來。 最後,代幣投資方面,NEAR的整體估值還有一定的空間,不說乙太坊,當前波卡的整體估值是291億美元,NEAR整體估值是118億美元,若追平波卡,還有兩到三倍空間,這也是比較理性的估值。 1月13日,NEAR成功完成1.5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箭資本領投,多家加密原生基金跟投,包括Mechanism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a16z,Jump,Alameda,Zee Prime,Folius,Amber Group,6th ManVentures,Circle Ventures,MetaWeb. vc(NEAR生態基金)。 此外,多位頂級天使投資人也參與了本輪融資,包括對沖基金巨頭Alan Howard,前ParaFi Capital合夥人Santiago Santos以及Aave創始人Stani Kulechov。 新資金將會用於生態撥款、發展區域性覈心、增强NEAR及其生態項目和全球社區在新的受眾群體中的品牌知名度,一級加速Web3科技的大範圍採用。 此前NEAR已累計獲得659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者涵蓋了多個全球頂級VC,包括DCG,Pantera Capital,Electric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Blockchain. com,Baidu Ventures等。 受此利好,新高已見,主逼如此,生態幣肯定也有所發展,注意到Aurora上的DEX trisolaris,短短3周時間TVL突破5億美金,使用了一下,極其絲滑,並且還有MATIC、BNB、AVAX池,非常值得使用和關注。

    17/01/2022
    00
  • 淺談去中心化身份DID和Web3.0

    在現有的互聯網web2. 0中,注册帳戶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本領,當你需要玩遊戲、聊天、發帖、購物或者看視頻等等服務時,都會有網站讓你去填寫個人資訊進行注册,當然這幾年來互聯網巨頭的崛起也讓注册相對簡單化,你可以通過微信/QQ等帳號進行登入新網站,雖然免去了注册的麻煩, 但是實際上也是背後的服務商通過埠調取你的資料,給你自動注册了一個帳號而已。 很明顯,注册各種帳號帶來了許多問題,比如帳號密碼的保管,個人資訊的關聯等等,雖然快捷登入有解决一部分問題,但是個人資料歸屬卻成為了新的困擾,比如個人頭像並不歸屬你自己,而是屬於對應的公司等, 這種現象實際上我們可以看成是一種互聯網網站之間對個人資訊的爭奪問題。 Web3. 0的誕生正是為了解决這樣的問題,其中最覈心的便是個人數據的歸屬和個人的隱私,在隱私方面現時主流的比如零知識證明、可信執行環境等有相應的發展,而個人數據歸屬主要依託區塊鏈來實現個人數據的存儲和資訊的應用,也就是去中心化身份的應用。 去中心化身份介紹 去中心化身份對於一些在加密圈子裏的人來說,可能並不陌生,我們一般也稱之為DID科技。 這是一個有一定時間積澱的科技,而且現時已經有相應的國際標準,比如W3C建立的去中心化身份標準,囙此科技的創新可能已經比較成熟。 DID科技覈心的思想是個人的數據完全歸屬個人所有,並不屬於任何組織,這樣實現了用戶數據在不同網站進行登入的場景,從而避免了多個網站頻繁註冊帳號或者快捷登入後個人數據的歸屬權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可以將去中心化身份看成是一個在區塊鏈上的“身份證”,它主要通過區塊鏈上的錢包帳戶和鏈下的個人資訊進行關聯,從而驗證個人數據的準確性,現時比如乙太坊上3box、RSS3、uport等,國產鏈本體上的ONTID等均可實現一部分功能, 同時像微軟等知名互聯網大廠也在去中心化身份DID方面有過深入的研究。 DID這種管道對鏈上身份的表達主要體現在個人網上資料資訊與錢包的綁定行為,另外的一種鏈上身份資訊主要以像ENS等為主的去中心化功能變數名稱來進行完成。 ENS是建立在乙太坊上的去中心化功能變數名稱系統,用戶通過在乙太坊上注册. eth功能變數名稱從而獲得在乙太坊上的帳號資訊,ENS最大的特色是人們對帳號的記憶變得簡單,通過ENS進行轉帳行為也不易出錯,這使得乙太坊上的ENS也得到了大力發展。 但是對於用戶而言,ENS主要的功能還是對於帳號和地址的方便記憶,而對於DID而言,更加傾向於與個人身份帳號的其他資料的綁定,囙此相對而言,DID更加重要。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DID還未發展起來呢? 實際上我們現時還是處於web2. 0時代,像馬斯克等知名企業家實際上對於web3. 0並不是特別看重,他們可能更加偏向於認為web3. 0與加密貨幣的炒作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並未對實際上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科技進行研究。 人們通過metamask錢包進行各種應用的登入實際上已經算是對web3. 0的實際用途,但是這個過程中仍然需要一些基礎科技來使得web3. 0更加方便和與眾不同,囙此這裡需要改變一些人在web2. 0時代的固有思維,從而逐漸改變現有的互聯網使用習慣。 如何判定去中心化身份所代表的web3. 0是否為未來的趨勢? 對於像馬斯克這樣的首富對web3. 0產生懷疑,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很多粉絲也進而對web3. 0產生質疑,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通過他們自己的角度判斷這是否是一個趨勢或者變革是至關重要的,囙此我們需要根據以往的觀點來進行推導,而不是利用現有的區塊鏈思維去看待去中心化身份和web3. 0這件事。 那麼這樣一來,我們需要對科技變革帶來的社會影響進行總結,從歷史的發展行程來看,從傳統的農耕社會到蒸汽機時代,再到電氣時代直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會產生一個現象,那就是新技術往往會大幅提高效率, 使得人們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以前的服務和產品,也就是說人們可以消耗更小的精力來完成更多的事情。 這裡我們舉例如下: 農耕時代到蒸汽機時代,手工勞作被機器所取代,人們不用手工去完成各種耗費體力的勞動,解放了生產效率。 電氣時代使得能源的獲取更加方便,同時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以前燒煤,後來基本不需要了,同時需要電的場景也越來越多,以前需要將煤從煤礦拉到工廠,後來直接在煤礦附近建立發電廠,利用電力傳輸將電輸送到都市,消耗的體力也减小了許多。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資訊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之前寫信郵寄或者打電話佔用時間,互聯網使得資料傳輸瞬間跨越大洋彼岸,同時組織時間傳輸的數據比電話、無線電報等科技更快,也提高了效率。 Web2. 0擺脫電腦的束縛,使得手機等移動設備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得各種服務,網上購物、視頻通話、短視頻以及各種外賣等服務快速達到。 可以看出,提高效率和降低出錯率實際上是科技發展的關鍵,如果一項科技不能提高效率,要麼這項科技發展不成熟,還需要繼續發展,要麼這項科技並不適合,需要放弃,從這個角度我們來看待DID乃至web3. 0能够為我們帶來什麼就可以分辨出來。 Web3. 0使得數據所有權歸屬個人,從而保護個人資訊安全,避免資料被惡意利用,從而降低風險,囙此對社會是有益的,同時web3. 0以及DID去中心化身份通過數位貨幣錢包app的單點登陸能够方便用戶數據在不同網站的應用,使得用戶不必在不同網站進行帳號的注册,因為多個帳號注册和管理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而web3. 0通過DID可以使得一個錢包即可變為網站應用大門的通行證,這種管道使得人們不必要去管理多個帳號,也不必要去頻繁在不同網站上傳自己的資訊,或者擔心自己的帳號資訊被搶注,囙此提高了效率。 囙此DID科技以及使用這項科技的web3. 0在實際用途中已經能够表現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應用體驗管道,web3. 0實際上更加偏向於人們對資訊的自主權和實際控制權,而DID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並不是大部分人認為的加密貨幣和炒作而已。

    21/12/2021
    00
  • 炒幣口訣,看是否管用

    縮量上漲,還會上漲; 縮量下跌,還會下跌; 放量上漲,當心回落; 放量下跌,當心反彈; 高位縮量,死死拿; 高位放量,趕緊跑; 低位縮量,耐心等; 低位放量,趕緊跟; 增量價平,走勢轉陰; 增量價昇,積極買入; 量平價昇,適當加倉; 量平價跌,果斷出來; 縮量不跌,底部已現; 放量不漲,頭部必現; 量大成頭,量小成底.

    11/06/2022
    00
  • 遠離高倍合約,擁抱新的低成本套利機會

    大餅又加速跌了一波,早上跌破了三萬美金,現時又收了上來,在3.1萬美金震盪。 昨天還在說等三萬的大餅了,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 3萬美金又買了一個大餅,下一波買入點等2.5萬美金附近了,現時大餅的性價比還算不錯的,向上看,十萬以上的大餅幾乎都是確定的早晚的事,但往下看,能跌到2萬,甚至一萬的大餅,都是不確定的,向上空間大,向下空間小,可以小倉比特一博的。 不過,現時大餅還沒見底,也可能才剛剛進入熊市,只是熊市的起點,後面說不定跌破二萬美金也不一定,猜底來說,太難了,我是沒有那本事,只能分批買吧,這個位置只建議小倉位配寘,要根據自己的資金情况去分批配寘,倉位過重的就再觀望等機會吧。 大跌行情只適合買大餅,山寨幣風險太大,回撤也會嚴重,而且大餅未來的確定性强,安全性要高的多,只建議配寘大餅了,如果未來好轉,再考慮配寘山寨幣套利。 現時形勢上,加息才剛剛開始,後面還會有多次加息調控,而且可能六月縮錶也要來了,估計利空會比較多,現在還有俄烏戰爭在持續進行中,後面的行情不確定性太强了,形勢不見好轉,只能先熬過這一兩個月再說了。 今天最慘的就是LUNA和UST了,穩定幣UST的價格嚴重脫錨了,昨晚最底跌到了0.6美金,很多買UST的萬萬想不到,自己拿著穩定幣也能腰斬,哈哈。 前面也提醒過,在UST剛脫錨的時候,就提示風險,讓大家撤了,沒必要拿信仰賭項目,先退出觀望再說,如果沒有撤的,那估計很慌張了,這個位置再撤,那太不划算了,後面怎麼走也不確定,還是看自己的判斷了。 現時LUNA的項目方也在想辦法自救了,現時把BTC都轉了出來,可能要砸盤救市了,如果賣出BTC儲備,那大餅還得繼續跌,現時還是觀望看看再說。 今天九神指數0.56,恐慌指數還是昨天的10,估計中午更新後會更低。 市場行情低迷,賺錢效應會大大减弱,幣安vip2以下的帳戶借cake已經無利可圖了,今天pancake上的流動性礦池普遍跌到了apr30%以下,挖gal更是跌到14.9%。 行情不好,就不要亂動,新項目破發的概率會加大,還是回到定投大餅的路上比較好。 現時我看到的巴菲特的偉大之處,確實是他能處變不驚,不論市場處於什麼位置,他都能堅守自己的價值投資原則,而我們普通人恰恰恰最難做得這一點。 一級市場的套利,本來製定的原則是開盤就跑,但有人不跑,就把賺錢的活動變成了虧損和套牢,比如猴地,有人就沒有賣,成本都沒有出來,因為套用貓頭鷹的市場效應,賣飛的居多,假如你一直遵守開盤就跑的原則,兩個項目你就都賺到了錢,而不會兩個項目都讓你造成遺憾。 挖礦,執行挖提賣,在我看來,這是最優策略,但每次幣價暴跌,總有小夥伴在後悔,挖了沒有賣。 可能有時候會賭中,比如前段時間的gmt,但概率很小,礦幣持續下跌的居多數。 昨天散步的時候,對自己4年來的投資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反思,確實犯了很多錯誤,比如牛市尾巴進場買高價幣、恐慌割肉、高位追漲,追熱點的資金被埋、場內加杠杆,所幸有倉位控制,保證自己一直在桌上。 今年以來,我的投資變得穩健一些了,永遠損失本金的事情我基本不參與。 以後在幣圈,一是保持開放性,擁抱新的低成本套利機會,二是大倉位穩健投大餅、姨太,三是永遠留有一定比例的現金和油。

    KOL意見 11/05/2022
    00
  • 分析DeFi項目的投資價值

    1、關於Lens Lens(lens.xyz)是Polygon生態中一個關於社交的項目。 它之所以建立在Polygon上主要還是出於對費用的考慮。 它算是現時乙太坊大生態中一個比較流行的社交協定。 和傳統的社交協定不同,它是通過用戶的鏈上數據來建立社交關係的一種協定。 它建立了一些比較創新的玩法,比如利用NFT來確立用戶之間的社交聯系。 因為它是一種協定,所以它可以被用來構建各種基於其協定的應用。 現在在Lens協定上已經出現了比較繁榮的生態,湧現出了一大批去中心化應用,比如去中心化的圖片分享、視頻分享等等。 關於這些應用可以在 https://www.lens.xyz/apps 查到。 這個協定我認為還是比較值得關注的。 2、關於WAR 我在文章中提到的WAR這個代幣是AR這個代幣在乙太坊上打包的代幣,其全稱是Wrapped Arweave。 WAR在乙太坊上的地址是0x4fadc7a98f2dc96510e42dd1a74141eeae0c1543 這裡要和大家強調一點:我們找乙太坊或者任何一個區塊鏈上發行的非原生代幣,一定要按它在那個區塊鏈上的地址去找。 平時因為為了交流快捷,所以我們常說代幣名稱尤其是簡稱。 但現在越來越多重名代幣,如果還是僅憑代幣簡稱去找,有時候很容易張冠李戴。 3、關於Sound Sound(sound.xyz)是現時NFT音樂領域比較熱門的項目。 我印象中,音樂類NFT是從2021年的時候開始爆發的。 當時一起被看好的音樂平臺有好幾個:sound、audio、mintsongs等等。 但現在似乎sound的風頭更勁。 這個平臺主要是讓音樂創作者在它的平臺上發行自己的音樂NFT。 早期在上面發行的音樂類NFT,一般每個品種就發25份。 所有持有這25個NFT的持有者其地址(或ENS)都會顯示在這個音樂作品的頁面上。 看上去就像25個聽眾在聽一場音樂會一樣。 這種被賦予了社交意涵的設計在我看來算是比較有新意的一點,或許更能加强創作者和粉絲之間的某種精神聯系和紐帶吧。 進入2022年,在整體NFT都非常低迷的情况下,音樂類NFT反而相對更抗跌,甚至在發行量和粉絲數上都還逆勢增長。 這更凸顯了sound在這個生態中的地位。 但是,我也在文章中反復強調過,我認為現時的音樂類NFT其模式還是比較單調和單薄的,並且有一些方面我還看不出很清晰的思路,所以到底音樂類NFT包括sound未來會如何,大家還要自己判斷、自己研究。 4、關於DeFi類代幣 很多讀者持續在問各種DeFi代幣。 就像我曾經在文章中寫道的:我認為現時大多數DeFi代幣在功能上非常單一:僅僅是個投票作用,而且就算投票,通常也只是陪跑,普通用戶在其中决定不了什麼。 所以這個代幣其實並沒有給持有者帶來實質的利益。 DeFi最大的紅利—–每天豐厚得驚人的紅利始終無法通過某種途徑和代幣持有者分享,這是這些項目代幣現時存在的很大問題。 但是在當下的條件下要解决這些問題會非常難,因為美國證監會這一關它們很難通過。 所以在這個問題沒有解决之前,我不大會把很多精力放在關注這些代幣上。

    KOL意見 17/01/2023
    00
  • 互聯網的未來:在Web 3.0基礎設施的競賽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提供商相互競爭,Web3基礎設施競賽愈演愈烈,這表明Web3生態系統的去中心化是健康的。 人們每天都在與MetaMask、Web3遊戲、metaverse和DeFi協定等開源應用程序進行互動,但不會經常停下來思考在後臺發生了什麼以使其全部運行。 如果我們將Web3視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城市,節點基礎設施提供商就是使運營成為可能的底層電網。 所有DApp都需要與區塊鏈通信,全節點每天服務於來自DApp的數十億個請求,以讀取和寫入數據到鏈上。 我們需要一個巨大的節點基礎設施來跟上不斷擴展的DApp生態系統並滿足所有請求。 然而,運行節點非常耗費時間和資金,囙此DApp構建者轉向提供者以遠端存取節點。 基礎設施提供商有巨大的金錢激勵來支持盡可能多的這些Web3生態系統,但到目前為止,誰在這場競賽中獲勝? 中心化問題 為DApp生態系統提供可靠基礎設施的最快方法是讓中心化公司建立一組區塊鏈節點,這些節點通常位於亞馬遜網路服務(AWS)資料中心,並允許開發人員從任何地方訪問它以進行訂閱。 這正是該領域的一些參與者所做的,但它是以集中化為代價的。 這是Web3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它使生態系統容易受到攻擊並受少數强大參與者的擺佈。 考慮到超過80%的乙太坊節點位於美國和德國,三個最大的礦池可能會合起來攻擊51%的網絡。 在許多方面,今天的區塊鏈比我們希望的要集中得多,這與中本聰比特幣(BTC)白皮書中最初提出的精神形成鮮明對比。 如果大型節點供應商串通一氣,Web3將失去它相對於Web2的所有優勢,從抗審查到可信度,而只停留在它的劣勢上,從相對高的費用到低交易輸送量。 不僅如此,對集中式供應商的依賴也為中斷敞開了大門。 例如,Infura中斷實際上迫使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如Coinbase Wallet、Binance和MetaMask,暫停乙太坊和ERC-20代幣選取,因為它們不能完全依賴他們的節點。 還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許多集中式提供商的支柱的亞馬遜過去曾遭受過多次中斷,從而造成了另一層漏洞。 乙太坊的Infura中斷並不是唯一的。 最近,由於網絡上單個節點的硬體故障,乙太坊向乙太坊2.0的遷移受到了7小時的中斷。 這是真正去中心化網絡不必擔心的風險。 去中心化是Web3經濟的一個關鍵原則,而中心化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可能會破壞它。 例如,由於缺乏足够的去中心化節點來處理激增的流量,Solana遭受了多次中斷。 這是試圖擴展的區塊鏈協定的常見問題。 而且不僅僅是索拉納。 許多頂級區塊鏈協定都在努力尋找一種擴展和變得更加去中心化的方法。 事實上,雖然像乙太坊和比特幣這樣的大型區塊鏈在去中心化戰爭中保持堅定,但較小的區塊鏈已經輸掉了這場戰鬥,在過度集中的節點提供商手中遭受了51%的攻擊。 例如,2013年6月8日,Feathercoin(FTC)遭受了51%的攻擊。 這意味著單個實體能够控制FTC網絡總處理能力的一半以上。 這使他們能够撤銷已確認的交易,甚至封锁新交易的進行。 在FTC攻擊的同時,該網站也遭受了DDoS攻擊。 這使得用戶難以訪問有關攻擊的資訊或試圖從網絡中獲取資金。 從那以後,FTC就陷入了默默無聞的境地。 它的價格暴跌,不再在任何主要交易所上市。 這種歷史上的集中化歸因於對Web2雲提供商的過度依賴,例如AWS和Infura,迄今為止,它們一直是Web3經濟基礎設施的主要提供商。 但是現在,為了避免集中化和區塊鏈眾所周知的“單點故障”,分散的基礎設施提供商正在獲得大量動力。 這對於Web3生態系統保持健康和去中心化的前景是個好消息。 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值得慶倖的是,最近的創新正在產生一種更加分散的新型供應商。 這些提供商在本地甚至用戶家中運行節點,而不是依賴於集中式雲提供商。 雖然集中式供應商處於領先地位,但分布式供應商正在成為一種極其可行的替代方案。 它們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們不會因單點故障而癱瘓,並且在許多情况下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快的連接。 此外,去中心化節點基礎設施供應商創造了新的經濟體,獨立供應商服務於數據請求並以他們的原生代幣獲得獎勵。 這種新型供應商正在迅速獲得市場份額,甚至可能最終取代現有的Web3基礎設施。 競爭正在升溫 該領域有許多不同的供應商,例如Ankr、Flux和QuickNode,它們正在爭奪市場份額。 這種競爭環境有利於Web3經濟,因為它會帶來創新並壓低價格。 它還確保提供商不斷努力改進他們的服務並為他們的客戶提供最佳體驗。 更重要的是,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競爭導致Web3經濟更加去中心化。 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它使經濟更能抵禦攻擊和審查。 過去51%的攻擊應該留在過去,基礎設施提供商分佈在不同的地理區域。 供應商之間的這種競爭對於維持健康和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實現Web3的承諾 Web3的承諾不僅僅是建立一個更好的互聯網,而是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分散的基礎設施提供商正在為新的互聯網奠定基礎,一個更加公平、安全和抗審查的互聯網。 通過維持現狀,集中式託管服務提供者無法提供真正的創新,並且容易受到審查。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商被激勵去挑戰極限,並通過民主結構提供盡可能最好的服務,從而確保他們更能抵抗審查和攻擊。

    17/04/2022
    00
  • Fantom上有哪些最好的項目?

    什麼是Fantom Fantom是一種去中心化、開源且無需許可的智慧合約協定,允許開發人員在其之上構建dApp、NFT等。 它有:高速:交易在1-2秒內得到確認。低成本:每筆交易0.0000001美元。 此外,還有其他幾件事讓我看好Fantom: 其創始人Ahn Byung Ik博士是一比特具有食品科技背景的領先電腦科學家。 離開該項目後,曾參與多個區塊鏈項目的CIO Michael Kong成為CEO。 Fantom中值得關注的大牌是其DeFi架構師Andre Cronje,他是一比特多產的DeFi開發人員,他創立了Yearn Finance。 Fantom上有哪些最好的項目? 今年,Fantom基金會吸引了許多投資,如Alameda Research和Blocktower Capital投資近6500萬美元。 此外,Fantom之前宣佈了3.7億美元的FTM獎勵計畫,協定團隊將根據鎖定的總金額獲得獎勵。 囙此,項目總會有獎金以鼓勵採用。 Fantom建立了顯著的合作夥伴關係。 關鍵包括預言機中的Chainlink和Band Protocol、數據中的The Graph、基礎設施中的Ankr、DEX中的Orion、支付中的Coti等。 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共和國也與Fantom合作進入區塊鏈和軟件試點計畫。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區塊鏈Fantom並沒有封锁自己達到記錄。 根據DeFi Llama的說法,Fantom網絡上的固定資產總價值達到了$5B。 2021年秋季,Fantom生態進入區塊鏈平臺凍結資金前10名,全網唯一地址數突破100萬個。 事實上,Fantom生態系統一直在飛速發展,我决定與您分享一些關於Fantom的優秀項目,這些項目可能會產生比僅僅投資Fantom本身更高的收益。 那麼,讓我們開始吧! SpiritSwap SpiritSwap是最早的原生Fantom DeFi項目之一,致力於成為不僅僅是DEX,而是Fantom上DeFi的HUB。 它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功能,例如交易、借貸、IDO、NFT交易、機槍池和自動保險。 迄今為止,SpiritSwap已經統計了無數次UI更新和至少兩個主要平臺陞級,包括實施inSpirit質押和一個時尚、易於使用的橋接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CEO擁有微軟視頻遊戲程式設計和Web開發的背景。 Grim Finance 儘管該項目自大約2021年5月出現在Fantom以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它現在已成為最常用的收益聚合器平臺之一,因為它與SpiritSwap合作帶來了2.5倍的農場收益。 Grim在Fantom Opera上的任何地方提供最多的保險庫選擇和最低的費用,使其成為網絡上單產農業的一站式商店。 Artion 在NFT領域,“Fantom的Opensea”Artion備受關注。 Artion是由Andre Cronje開發的NFT市場,同時得到Fantom基金會的支持。 Artion提供的一些特殊功能包括: 超快的交易速度。 接近0的交易費用。 鑄造NFT僅需1 FTM。 使用ChainLink價格資訊。 Fantom Maker Fantom Maker是Fantom上最有前途的項目的啟動板。 這個想法來自Halvings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Maurizio Esposito,他建立了一個社區Found,該社區在短時間內呈指數級增長,並與加密空間中的一些最佳KOL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並合作。 那麼,Fantom Maker是做什麼的呢? 它:為所有相關方提供安全和透明的籌款。促進整個Fantom網絡的項目創建。促進團隊的創新,從而產生產生真正價值的產品。為Fantom網絡的生態系統發展提供了難以置信的支持。 此外,$FAME代幣持有者可以投資於激動人心的早期項目的私人、種子和IDO輪次,從而消除以前使此類機會無法進入的障礙,除了少數人和公司。

    27/04/2022
    00
  • SOL幣近期分析:Solana能從FTX的清算中恢復嗎?

    Solana曾是FTX崩盤後旅行最嚴重的項目之一。 通過欺騙手段轉移客戶資金來支持加密貨幣的SBF可能導致SOL的價格下跌超過96%,從2021年11月6日開始的258.78美元暴跌至不到10美元。 然而,投資者擔心這樣的暴跌可能會再次發生。 該交易所準備清算估計價值34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據推測,破產的交易所可能會在9月13日之前獲得法院的準予。 加密分析公司IntoTheBlock在Twitter上表示,Solana(SOL)的看漲可能會被FTX的清算消息所掩蓋。 總計34億美元中,SOL佔據了該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資產。 這引發了市場可能看到價值6.85億美元的SOL代幣拋售的擔憂。 這一擔憂似乎已經滲入市場,因為SOL在每週圖表中下跌了超過7%。 儘管SOL現時交易在18美元,但一些分析師預測該代幣可能會下跌至5至8美元。 這將導致該代幣下跌超過72%,基本上抹去自2022年11月FTX崩盤以來的所有漲幅。 Solana能從FTX的清算中恢復嗎? 2023年Solana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恢復。 從1月1日至7月16日,SOL的價格從9.96美元上漲至27.35美元,增長超過174%。 雖然大量的開發者在代幣價格開始暴跌後離開,但Solana仍然是最活躍的開發專案之一。 囙此,如果該項目確實在FTX最新的清算計畫中倒下,那麼當價格下跌時,更多的投資者將有機會購買這種代幣。 2022年是加密貨幣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之一。 考慮到Solana(SOL)在那一年能够存活並強勢回歸,沒有理由它不能再次做到。 現時,SOL的交易價格為18.29美元,過去24小時下跌了0.4%。

    15/09/2023
    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